当前位置: 首页 > 诗词歌赋 > 古诗宋词

白居易《卖炭翁》原文出处译文及注释

用户:翔硕 时间:2024-11-07 阅读: 我要投稿
白居易《卖炭翁》原文出处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千年的历史与情感。比如本文:白居易《卖炭翁》原文及翻译注释,让我们一起来领略诗词的魅力与情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卖炭翁》原文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红纱 一作:红绡)
《卖炭翁》译文
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斑白十指漆黑。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换取身上的衣服和填肚的食物。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不值钱希望天更冷些。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拂晓他急忙驾着炭车轧着冰路往集市上赶去。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就在集市南门外泥地中歇息。那得意忘形的两个骑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他们手里拿着文书嘴里称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百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买炭的钱了。
《卖炭翁》的注释
卖炭翁:此篇是组诗《新乐府》中的第32首,题注云:“苦宫市也。”宫市,指唐代皇宫里需要物品,就向市场上去拿,随便给点钱,实际上是公开掠夺。唐德宗时用太监专管其事。伐:砍伐。薪:柴。南山:城南之山。烟火色:烟熏色的脸。此处突出卖炭翁的辛劳。苍苍:灰白色,形容鬓发花白。得:得到。何所营:做什么用。营,经营,这里指需求。可怜:使人怜悯。愿:希望。晓:天亮。辗(niǎn):同“碾”,压。辙:车轮滚过地面辗出的痕迹。困:困倦,疲乏。市:长安有贸易专区,称市,市周围有墙有门。翩翩:轻快洒脱的情状。这里形容得意忘形的样子。骑(jì):骑马的人。黄衣使者白衫儿:黄衣使者,指皇宫内的太监。白衫儿,指太监手下的爪牙。把:拿。称:说。敕(chì):皇帝的命令或诏书。回:调转。叱:喝斥。牵向北:指牵向宫中。千余斤:不是实指,形容很多。驱:赶着走。将:语助词。惜不得:舍不得。得,能够。惜,舍。半匹红纱一丈绫:唐代商务交易,绢帛等丝织品可以代货币使用。当时钱贵绢贱,半匹纱和一丈绫,比一车炭的价值相差很远。这是官方用贱价强夺民财。系(xì):绑扎。这里是挂的意思。直:通“值”,指价格。
简短诗意赏析
此诗以个别事例来表现普遍状况,描写了一个烧木炭的老人谋生的困苦,通过卖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 本质,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了有力的鞭挞与抨击,讽刺了当时 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有很强的社会典型意义。全诗描写具体生动,历历如绘,结尾戛然而止,含蓄有力,在事物细节的选择上和人物心理的刻画上有独到之处。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继续阅读: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翔硕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白居易《卖炭翁》原文出处译文及注释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翔硕;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39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