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郿坞》原文
《郿坞》
苏轼
衣中甲厚行何惧,坞里金多退足凭。
毕竟英雄谁得似,脐脂自照不须灯。
《郿坞》译文
董卓衣中穿着厚甲行走何所畏惧,依恃郿坞藏金粮可以退居故里。到底是英雄豪杰谁能比上,将他肚中的脂肪点燃,燃起的光亮明灯难比。
《郿坞》的注释
郿坞(méi wù):故址在今陕西眉县北,为董卓老巢。衣中甲厚:董卓自知作恶太多,怕人行刺,常在衣内穿厚甲。凭:依恃。毕竟:究竟,到底。英雄:指董卓,含讽刺意味。“脐脂”句:董卓被杀后,被抛尸示众。当时天热,其遗体肥硕,脂肪流于地上。守尸的士卒在他肚脐上点火照明,数日不灭。
简短诗意赏析
《郿坞》是一首讽刺性很强的诗。诗的前两句作者以董卓的口吻描述了他自以为得意的两件事:衣中套甲和筑坞藏金。后两句急转,作者以极其辛辣的笔锋挖苦了他非但不能善终,死后还被人用身上的脂油点燃作灯,与一般的“英雄”的结局果然大不一样。反话正说,更显出作者对董卓的愤恨、鄙夷之情。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继续阅读: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宏逸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苏轼《郿坞》原文出处译文及注释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宏逸;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39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