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壕吏》原文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出门看 一作:出看门)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石壕吏》译文
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到村子里抓人。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查看。官吏大声呼喝得多么凶恶,女人大声啼哭得多么悲苦。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戍边在邺城。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活着的人苟且偷生,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回来了!家里再也没有别的男人了,只有正在吃奶的小孙子。因为有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都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虽然老妇我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立刻就去投向河阳的战役,还来得及为部队准备早餐。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天亮后我继续赶路,只能与老翁一个人告别。
《石壕吏》的注释
暮:在傍晚。投:投宿。吏:官吏,低级官员,这里指抓壮丁的差役。夜: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逾(yú):越过;翻过。走:跑,这里指逃跑。呼:诉说,叫喊。一何:何其、多么。怒:恼怒,凶猛,粗暴,这里指凶狠。啼:哭啼。苦:凄苦。前:上前,向前。致:对……说。前致词:指老妇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邺城:即相州,在今河南安阳。戍(shù):防守,这里指服役。附书至:捎信回来。书,书信。至,回来。新:最近,刚刚。存:活着,生存着。且偷生:姑且活一天算一天。且:姑且,暂且。偷生:苟且活着。长已矣:永远完了。已: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室中:家中。更无人:再没有别的(男)人了。更:再。惟:只,仅。乳下孙:正在吃奶的孙子。未:还没有。去:离开,这里指改嫁。完裙:完整的衣服。老妪(yù):老女人。衰:弱。请从吏夜归:请让我和你晚上一起回去。请:请求。从:跟从,跟随。应:响应。河阳:今河南省洛阳市吉利区(原河南省孟县),当时唐王朝官兵与叛军在此对峙。急应河阳役:赶快到河阳去服役。犹得:还能够。得:能够。备:准备。晨炊:早饭。夜久:夜深了。绝:断绝;停止。如:好像,仿佛。闻:听。幽咽:低微断续的哭声。有泪无声为“泣”,哭声哽塞低沉为“咽”。明:天亮之后。登前途:踏上前行的路。登:踏上。前途:前行的路。独:唯独、只有。石壕:今河南三门峡市东南。
简短诗意赏析
全诗述情陈事,除“吏呼一何怒”二句微微透露了他的爱憎之外,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描述。在这里,诗人通过新颖而巧妙的艺术构思,将丰富的内容和自己的感情融化在具体的形象里,浇注于客观的叙述中,让事物本身直接感染读者,让故事本身去显露诗人的爱憎。这种以实写虚,以虚补实,虚实相映的艺术手法,使全诗显得简洁洗练,而又蕴涵丰富。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我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继续阅读: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温纶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杜甫《石壕吏》原文出处译文及注释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温纶;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39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