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流星体化学组成

[拼音]:liuxingti huaxue zucheng

[外文]: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meteoroids

流星体泛指在行星际空间绕太阳运行的一切小物体,大的有数十吨,小的如微尘。流星体以很高速度(12~72公里/秒)穿过地球大气时与大气摩擦而发光,称为流星。流星出现高度平均约95公里。有些较大的流星体在大气中没有烧尽,残骸落到地面上,成为陨石;另方面,非常小(小于几十微米)的流星体(微流星体)进入地球外层大气时就被减速,缓慢地降落到地面,成为“微陨石”。此外,在黄道面(地球轨道面)附近较多的微尘散射太阳光,呈现出拂晓前或黄昏后在地球上看到的“黄道光”。

研究流星体的化学组成、空间分布等特性,探讨它们与小行星及彗星的演化关系,这是空间化学的重要课题,对研究太阳系的起源和演化很有意义。研究流星体的主要方法为:黄道光观测(10-13~10-6克)、流星观测(10-7~107克)、陨石及深海或大气中收集的宇宙尘的样品分析等。

流星体按组成可分为3类:

(1)彗星型流星体,密度小(≤1克/厘米3),由易碎和多孔物质组成;

(2)碳质球粒陨石型流星体,密度为2.1克/厘米3左右;

(3)普通球粒陨石型流星体,密度为3.7克/厘米3左右。在火流星中,3类大致各占1/3,而暗流星中,绝大多数属于彗星型或碳质球粒陨石型。

除了陨石和宇宙尘样品可在实验室直接精确测定化学组成外,流星光谱观测是研究相应质量范围 (10-1~103克)流星体化学组成的主要方法。已由流星光谱证认出 15种以上的原子光谱线、9种一次电离原子光谱线和6种双原子分子的光谱线,它们是:NaI、MgI、AlI、SiI、CaI、CrI、 MnI、FeI、NiI、HI、NI、 OI、TiI、CoI、MgII、SiII、CaII、FeII、NII、OII、TiII、CrII、SrII、N2、 CN、FeO、C2、N娚,可能还有CI、SrI、BaI、CH。其中NaI、MgI、FeI光谱线是慢速流星的主要特征,而CaII的光谱线(所谓H和K线)是快速流星的主要特征。

图中给出了天龙座流星(D)和各类球粒陨石(见陨石分类)的 Fe、Ca、Mg、Na的相对含量。按3种代表性元素(Ca──难熔元素,Fe──金属元素,Na──挥发元素)的丰度变化趋势,天龙座流星(体)的元素丰度在碳质球粒陨石的连线上,但比“原始的”CI 碳质球陨石更富含挥发物,因而更原始,这种流星体可能是来自富含挥发物的彗星。

碳质球粒陨石型和普通球粒陨石型流星体可能是陨石母体碰撞时产生的碎屑或碎块。

参考书目

C.L.Hemenway, P.M.Millman and A.F.Cook ed.,Evolutionary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of Meteroids,NASA,Washington,1973.

A.H.Delsemme ed., Comets,Asteroids,Meteorites,The Toledo Univ.,Toledo,1977.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志强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流星体化学组成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志强;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38322.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