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Zhuti Tongjue Ceyan
[外文]:Thematic Apperception Test
H.A.默里于1935年为性格研究而发表的一种测量工具。简称 TAT。其方法属于投射技术,材料比罗夏墨渍测验的结构性更强。全套测验共有30张比较模糊的人物图片,其中有些是分别用于男人、女人、男孩和女孩的,有些是共用的。每组测验为20张,其中一张是空白卡。每一被试作两次,每次用10张图片。测验间隔至少一天。
测验时让被试根据图片内容讲一个故事。成人讲的故事至少要有300字。故事必须包括的内容是:此刻发生了什么事?引起了什么事件?图片中的“主人公”有什么感情和想法?结局如何?第2次测验时讲的事要求比第1次更加富于“戏剧性”。看到空白卡片时,要求被试想象这卡片上有一幅图,并根据想象的图画讲故事。故事的内容与上述要求相同。被试在讲故事时会将自己的思想感情投射到图画中的主人公身上。
主题统觉测验有许多记分和解释的方法,每种方法均与编制者对人格的理解相联系。如默里提出的方法是要从故事中分析一系列的“需要”和“压力”。他们认为,需要可派生出压力,而且正是由于需要与压力控制着人的行为,影响了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在他们看来,人有19种基本需要,包括饮食、两性、成就、占有、进攻、逃避、伤害等,而每一种需要都可按其出现的频率和强度分等;压力则包括联想、支配、反抗和身体伤害等,它们也可按频率和强度分等。此外,C.D.摩尔根和默里还认为,在识别主人公的性别上,结局的种类、主题在不同图画中的持续性以及兴趣和情操的反复表现等,都是值得注意的因素,因为它们都可反映一个人的人格特点,临床医学家还发现许多测验特征具有病理意义。
原始的TAT用于成人和儿童。1954年L.贝拉克又发展了专为3~10岁儿童用的测验,称儿童统觉测验(CAT)。其特点是以动物代替人物,因为年幼儿童对动物图片比对人物图片更便于投射其内心世界。但研究表明,对小学1年级以上的儿童用动物或人物的图片作测验材料,其结果并无明显差别。鉴于这种情况,贝拉克等人又于1966年设计了一种为年龄稍大(10岁以上)、智力较高的儿童所用的测验,称为CAT-H,仍用人物图片,不过所选用的是一些接近儿童生活经验的内容。
参考书目
J.S. Tomkins,The Thematic Apperception Test,Grune and Stratton,New York,1947.
I.B.Weiner,Clinical Methods in Psychology,Wiley,New York,1976.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康宁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主题统觉测验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康宁;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38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