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EPAM chengxu
[外文]:Elementary Perceiver And Memorizer program
E.A.费根鲍姆和H.A.西蒙1962年提出的一种模拟人类再认活动的计算机程序,称作“初级知觉和记忆”,简称EPAM程序。这种程序的设计是基于人的再认过程可以被分析为知觉和记忆的连续加工。人在识别某一事物时,一方面要不断地对它进行知觉分析,同时又要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即提取在记忆网络中存储的有关信息,对知觉到的各种特征单元进行比较分析,经过多层次的连续检验,之后达到再认。例如在阅读汉字“村”的过程中,首先看它有什么偏旁。当认出它的左侧是个“木”字时,这就是进行了第1次检验;然后再检验木字右侧是否还有其他特征,如果没有,就认出它是个木字;如果还有其他特征,它就不是木字,而是木字旁的其他的字了。在知觉的基础上再次检验木字的右侧是木还是寸,就这样按层次逐步地检验下去,就可以识别出这个汉字是“林”还是“村”了。在上述学习识别汉字的过程中,最初,逐层的分析和辨认都是有意识地进行的,但是在达到熟练以后,这种识别活动就可以自动化地、无意识地进行了。所以通常人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识别大量熟悉的事物。把人的这种通过逐层检验达到再认的过程编成计算机程序,就是EPAM程序。实验证明,EPAM程序是一种有效的人的再认模型。在EPAM程序中,要把一个图象分成简单的单元,在记忆中形成网络;在识别时,将输入的 特征在记忆的网络中与存储的特征进行比较,通过对一个个特征逐层的检验,就能识别出这个图象。记忆网络内容越丰富,可以分辨、认识的东西也就越多。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越彬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EPAM程序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越彬;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37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