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yinke
[外文]:imprinting
在动物个体生命的一个特定时期,由于遇到某一特定 而建立的一种固定的行为模式。小鸡、小鸭等幼鸟对它们所遇到的第一个客体产生跟随行为,并在以后对这个客体表现出偏爱,是印刻的典型例子。通常这个客体是它们的母亲。但在没有母亲出现的条件下,幼鸟也能自动跟随它首先遇到的人、其他动物或物体,这些客体成了它真正母亲的替代物。这种现象很早以前就为人发现。奥地利的动物学家K.Z.洛伦茨首先对印刻进行了研究,并于1935年发表了有关著作。
印刻是鸟类的突出现象,大部分印刻实验都以鸟为对象,但印刻不是鸟类所特有的。幼小的哺乳动物以至鱼、昆虫等都有类似行为。羔绵羊、仔鹿、小山羊、美洲麋仔都有跟随客体活动的行为。不过其他动物表现的印刻不如鸟类普遍。有人认为人也能产生印刻,如婴儿早期得到的印象能长久保持,但至今对此还没有确凿的实验证据。
印刻的一个明显特征是它发生在个体发展的某一特殊时期,这个特殊时期就是关键期,一般很短。客体 只有在这时期内出现,印刻才能产生或最为有效。研究表明,小鸭的跟随反应在孵出后13~16小时形成。小鸡的跟随反应在孵出后5小时前并不明显,24小时后又难以形成。印刻产生后,它就保持下去,影响成年时的社会性行为,甚至性行为。例如,由人类培养的小羊,长大后不和同种的其他羊接近而喜欢和人作伴。根据洛伦茨的意见,印刻一旦形成就不能改变,但后来却有人在小鸡身上建立了逆转反应。
印刻的对象多种多样,颜色、形状、声音、运动、气味及它们的结合都可以是引起印刻的 。鸟类可以跟随人、非生命物以至闪光,甚至最初引起恐惧的客体在熟习、习惯后也能引起跟随反应。印刻效果和客体 的性质有关,有些客体具有较大的吸引力,例如活动的客体比静物更能吸引鸟类接近。此外,动物与客体接触的延续时间和频率也对印刻有影响。
印刻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方式。它不需要强化和练习,客体本身自然地引出某种行为并起强化作用,还能成为其他行为的强化物。在鸟类的跟随反应中,跟随某一种特征、依恋某一个客体是鸟类的本能,而跟随它们的母亲或其他客体则是学得的。一般的学习可以在任何年龄进行,而印刻只发生在生物学上决定的某一特殊时期。不过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充足的材料证明印刻和其他学习形式有根本性质的不同。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严奕雯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印刻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严奕雯;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37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