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田螺科


[拼音]:tianluo ke

[外文]:Viviparidae; pond snail

中腹足目的1科。

田螺体大型,壳高可达70毫米以上,小型种壳高亦可达30毫米。外形为圆锥形、塔圆锥形或陀螺形。壳面光滑,或有螺棱、色带、棘状或 状突起。厣为角质薄片。雌雄异体。雄性右触角变粗,形成繁殖器官。卵胎生,体内受精发育。仔螺长成后,陆续排出体外,在水中营自由生活。除南美洲外,分布于世界各地。我国已知70余种。

田螺科为淡水螺类,群栖于江河、湖泊、池塘和水田中,以宽大的足匍匐于水草上或爬行于水底。对环境的适应性强,具有耐旱,耐寒,耐氧的能力。肉可供人食用,也是鱼类的饵料或家畜家禽的饲料。在中药中称为“田蠃”,有清热、利尿的功能。某些种类是棘口虫类的第1、第2中间宿主。有的种类大量孳生而造成沿江河湖泊的工厂冷却水管的堵塞。本科有9属。

田螺属的种类在我国仅分布于黑龙江和吉林两省。圆田螺属和环棱螺属分布于古北区和东洋区。其他 6属皆为东洋区种类,其中螺蛳属和河螺属为我国特有属,螺蛳属仅分布于云南省的湖泊内,河螺属分布于湖南及其周围省区,主要栖息于江河内。

我国圆田螺

是我国常见的种类(见图)。

壳高可达60毫米,宽40毫米。壳薄而坚固。有6~7 个螺层。缝合线深。栖息于湖泊、沟渠、池塘和稻田内。对干燥和寒冷适应力强,能将身体缩入壳内。用厣封闭壳口,缩入土内,待环境适宜时再爬出活动。北京地区的我国圆田螺的繁殖季节为4~8月;繁殖多在白天进行,时间不固定,长者可达12小时;雌螺产仔多在夜间,6~7月产仔最多,育儿囊内怀胚螺数平均70余个,最多达100余个,发育成成熟仔螺后陆续产出体外,营自由生活,仔螺生长1年可发育成成螺。成螺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在国内外市场上销售的食用田螺主要种类为我国圆田螺。

螺蛳

为螺蛳属的模式种,在云南的滇池、洱海、抚仙湖、异龙湖、大屯湖均有分布。壳巨大,壳高可达77毫米,宽47毫米。壳厚,外形呈塔圆锥形,有 6个螺层,壳面具有螺棱和棘状突起。全年皆可繁殖。育儿囊内怀胚螺3~7个,胚螺壳高10余毫米,仔螺产出后生长迅速,不到 1年即可发育成熟。肉味鲜美。螺肉、螺黄(雄性生殖腺)都为人们所爱食。

耳河螺

为河螺属的模式种。本种目前仅知分布于湖南和广东省。个体较前两种小,壳高一般为25毫米,宽15毫米。有4个螺层,螺旋部低矮,体螺膨大,占整个贝壳的绝大部分。壳口大,呈卵圆形。栖息于河流内。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申强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田螺科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申强;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37420.html

赞一下 ()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