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伊迪卡拉动物群

[拼音]:Yidikala dongwuqun

[外文]:Ediacaran fauna

已知的最古老的海洋后生动物群,由最早的海生软躯体化石和遗迹化石组成(见图)。

1947年由澳大利亚地质学家R.C.斯普里格首先在南澳大利亚伊迪卡拉山前寒武纪晚期的庞德砂岩内发现而得名。

已发现的近2000件化石标本的门类属种数量如下:

腔肠动物门:(67%)

类水母体:Ediacaria flindersi, Beltanella gilesi,Medusinites asteroides, Cyclomedusa davidi,Eoporpita medusa, Brachina delicata, Hallidaya delicata, Hallidaya brueri, Skinnera brooksi,Cyclomedusa radiata,Cyclomedusaplana,Mawsonitesspriggi, Conomedusites lobatus, Lorenzinites rarus, Pseudorhizostomites howchini,Chondroplon bilobatum, Rugoconites enigmaticus, Rugoconites tenuirugosus, Kimberella quadrata, Ovatoscutum concentricum。

海鳃类:

Rangea longa, Rangea grandis, Pteridiniumcf. x,Arborea arborea。

环节动物门:(25%)

insonia costata, insonia elongata, insonia  tenuis, Spriggina floundersi,Spriggina?ovata。

分类位置未定:(5%)Praecambridium sigillum, Parvancorina minchami, Tribrachidium heraldicum。

腔肠动物类水母体化石主要是游泳的,钟状外形,保存为印模者较多。口部及触手的外形还不清楚。从外形及表面不同装饰,如同心状、放射沟状、突出叶状物等来分类,有许多属可以区分出来,如Ediacaria,Medusinites,Cyclomedusa等属是常见的。Mau'sonites比较特殊,有单一同心状脊及盾状外形的物体,看来是一群体水螅漂浮室的支持物。Conomedusites 是一锥状化石,有4重对称及许多触手,应属于钵水母纲的原始锥石类。腔肠动物门的3个纲在伊迪卡拉动物群内都有代表,并可能有钙质骨针的痕迹。还有一些属钵水母纲及水螅纲,有可疑的几丁质的骨骼。没有发现钙质珊瑚的痕迹。

环节类的蠕虫有两类,一是体平及多节的狄更逊蠕虫,与现生的Spinther相似,过去曾称为狄更逊水母。另一类是更像蠕虫的斯普里格蠕虫,它有马蹄形的头部。

Parvancorina像是一个甲壳动物或三叶虫的生长过大的幼虫,其他则与海鞘类被囊动物可以相比,它的亲缘关系还不清楚。Tribrachidium 似属棘皮动物中稀少的三辐射对称一类,没有现代的及早寒武世的棘皮动物所具有的钙质板的痕迹。Praecambridium个体小,它可以有几丁质的壳,附在分类位置不明的动物分节体上(见图)。

后生动物软体印模能在厐德砂岩里保存下来,是由于该砂岩沉积时波浪及水流强度暂时减弱,动物软体与细泥砂合在一起,软体正在腐烂时或腐烂之后被盖上另一层细砂,原来软体的印模即被保留。如软体较长期不腐烂,则盖上去的细砂的下表面还可具有印痕。

伊迪卡拉动物群的组成说明它生活于海洋环境,从沉积物来看说明是浅海,大概只有6~7米的深度,并距海岸很近。在这样的环境下,蠕虫状动物可在海底砂里钻洞或在砂上觅食,海羽笔类可以扎根砂里。大多数水母是从开阔海洋漂浮而来的。一些狄更逊蠕虫体在它们被埋藏的地方显示了收缩与扩张。还有一个种有许多大小不同生长阶段的个体,这说明它们生活的地方与埋藏的地方很近。

除澳大利亚外,在西南非洲前寒武纪晚期至早寒武世的Nama系中的Kuibis石英岩内有Rangea,Pteridinium。产于英格兰莱斯特郡的Charnia与Rangea非常相似,同位素年龄是8.6亿年前。与Charnia相似的化石还发现于西伯利亚北部奥列涅克高地,其同位素年龄是6.75亿年前。在俄罗斯中部一钻孔中,与Spriggina相似的化石也有发现。

寒武纪大量出现的动物及其分异,与前寒武纪晚期出现的伊迪卡拉动物完全不同,这是生物进化史上的一个重大问题。两期动物群较大的一个差别是在进化的进程中产生了硬壳从而造成了许多新门类。这两期动物群在生物进化史上的关系尚不明了,中间的间隔近1亿年。寒武纪动物出现是海生无脊椎动物在生物化学及生理学方面有了重大改变并全面发展的结果。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翔飞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伊迪卡拉动物群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翔飞;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37277.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