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Delishi
[外文]:Hans Adolf Eduard Driesch (1867~1941)
德国生物学家、哲学家。1867年10月28日生于德国巴特克罗伊茨纳赫,1941年4月16日卒于莱比锡。1886年到弗赖堡大学从A.魏斯曼学习动物学。后转到耶拿大学,在E.海克尔指导下,研究水螅群体的生长规律,并于1889年获博士学位。此后10年间,随实验胚胎学家C.赫布斯特在欧洲游历,在此期间他在意大利的那不勒斯海滨动物实验站进行了著名的海胆卵裂球分离实验。1909年起他转攻哲学。自1912年起,先后在海得堡大学、科隆大学和莱比锡大学任哲学副教授、教授。1922~1923年他访问过我国,曾在北京和南京讲过学。1933年退休后专事著述。
1888年,德国胚胎学家W.鲁曾用热针将两细胞时期蛙卵的一个裂球杀死,结果剩下的一个裂球只能发育成半个胚胎。而德里施在1891年将两细胞时期海胆卵的裂球分离开来,结果与鲁的蛙卵试验相反;每个分离的裂球都能各自发育成一个完整的幼虫。据此,他认为在二细胞时期,细胞(裂球)的发育命运还未“决定”,每个细胞都能形成在正常发育即裂球不分开时所不能形成的那些部分。即:在二细胞时期,裂球的预定潜能大于其预定意义。由于卵的一部分(如二细胞时期的一个裂球)能调整成为一个完整的个体,所以他称之为调和等能系。他的海胆裂球分离实验进一步证实了发育是渐成的,而不是预成的,这就为实验胚胎学的发展开拓了新的道路。(见潜能)
他为寻求对上述实验结果的解释,转而钻研哲学,结果使他从一个机械论者转变成生机论的较大支持者。在他的早期著作中,他力图用力学和数学来解释动物的发育,而从1892年起他就开始倾向于用生机论来解释发育;到1895年他已成了一个彻底的生机论者了。他深感机械论无法解释在二细胞时期分离的一个裂球能发育成一个完整的胚胎,因为无法想象一架机器先一分为二,然后每一半又能重建成一架完整的机器。为此,他转而用非物质的生命力──“隐得来希”(Entelechy,此词借自亚里士多德),作为动物发育的动因。他的实验和哲学观点,总结于他的《有机体的科学和哲学》一书中。此外,他还出版了多种关于有机体形态和整体性、以及身心问题等方面的哲学著作。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伍辰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德里施,H.A.E.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伍辰;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37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