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jieliu
[外文]:interception
植物枝叶拦截降水(主要是降雨)的现象。降雨过程中,首先在枝叶表面聚积起离散的水珠,继而水珠相互并连成为铺盖在枝叶上的水层,水层不断增厚,终因水层的重力超过枝叶与水的附着力,一部分穿过枝叶间隙落入地面,成为穿过林冠的降雨,另一部分沿枝干流达地面,只有存留在枝叶上的部分才成为植物截留。
植物截留量可视为两部分组成。其一,降水过程中从枝叶表面蒸发的水量;其二,降水终止时枝叶上存留的水量,这部分最终也消耗于蒸发。在水文循环过程中,截留起着增加蒸发、减少达到地面的降水、从而也减少地面径流的作用。对径流形成而言,截留是一种损失。
截留量的影响因素(1)植物特性,包括植物的种类、树龄、生长季节等。一般阔叶树截留量较针叶树大,稠密的庄稼和茂盛的草丛截留量也很可观。
(2)气象特点,包括降雨特性、风速大小和雨间天气情况等,一般说,间断性长历时低强度降雨的截留量较急骤的短历时降雨的截留量要大。我国凯江径流实验站测得的截留量与树种和雨量的关系见图。就一个地区言,植物截留量还取决于森林郁闭度(森林覆盖面积与该地区总面积之比值),郁闭度大则截留量也大。
截留量测定主要通过在树冠、树干、树下和林间旷地分别设置雨量计,观测对比确定。单棵树对一次降雨的较大截留量也可用公式I=S+KEt进行估算。式中 I为一次降雨总截留量,以树冠在地面投影的单位面积上截留水量的深度(毫米)表示;S 为该树在地面投影的单位面积上较大可能持留的水量(毫米);E 为降雨过程中的蒸发强度(毫米/小时);t为降雨历时(小时);K为枝叶总面积与树冠在地面投影面积之比值。这些量均可通过观测和实验测得。将该式用于某地区时,尚需乘以该地区的森林郁闭度。植物对雪等其他形态降水的截留量也可用类似方法估算。发育良好的林冠的年截留量可达年降雨量的10~20%。
参考书目
R.Lee,Forest Hydrology,Columbia Univ.Press,New York,1980.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和韵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截留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和韵;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37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