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大鸨


[拼音]:dabao

[外文]:Otis tarda;great bustard

鹤形目鸨科鸨属的1种 (见图)。

又名地。分布于古北界和东洋界的部分地区。我国有 2亚种:分布于新疆的指名亚种 (Otist.tarda)与在东北和内蒙古草原繁殖的普通亚种 (O.t.dybowskii)。后者迁徙时遍及我国东部地区,少数在华中一带越冬。

体形略似鸵鸟,但能飞翔,体重可达18千克,为世界上能飞翔鸟类中最重的一种;上体棕色,杂以黑色虫纹斑;翅灰白,飞羽黑色;头颈和前胸深灰,头颈部满被细长的毛状纤羽,在喉侧尤为发达,突出如须; 大致近于白色;腿长而粗壮,仅具前3个脚趾,趾爪形扁似指甲;嘴色铅黑,脚和趾暗黑色;具有喉囊,雄鸟的喉囊在 期甚为发育,能充气鼓起, 裸皮。雌雄羽色相似,但雌鸟体型较小,喉侧无须。

栖息于开阔的草原和半荒漠草原,体色适于隐蔽,危急时蛰伏草丛中以逃避敌害,以快速奔走为主,亦能作低而缓慢的飞翔。以植物嫩叶和种子、蜥蜴、蛙、小鱼以及其他小动物为食,尤其嗜食蝗虫。在繁殖期,雄鸟有复杂的求偶炫耀,一般是站在高地上向数只雌鸟展示羽饰,将翅和肩羽向前倒翻并转动,尾羽高竖, 鲜白色的尾下覆羽,同时向喉囊内大量吸气,使整个鸟体外观似球。每次炫耀可持续3~4分钟。筑巢全由雌鸟担任,在地面挖一浅穴,垫上草茎。每窝产卵2~3枚。卵橄榄绿或暗灰褐色,布有紫灰色与褐色条纹和斑点。雌雄共同孵卵,孵化期20余天。雏鸟被有带暗斑的沙土色绒羽,出壳后不久即可离巢。在非繁殖期成小群活动。

大鸨由于体型大,肉和羽的经济价值高,过去一直是狩猎对象,因而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在一些国家或地区已经绝迹或成为濒危种。

参考文章

大鸨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名称来源、保护现状、保护现状、保护现状、相关资料鸟类

大鸨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鸟类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飞跃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大鸨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飞跃;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36901.html

赞一下 ()

精彩相关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