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锥虫属


[拼音]:zhuichong shu

[外文]:Trypanosoma

原生动物门肉鞭动物亚门动鞭毛纲动体目锥虫科中的1属。本属动物通称锥虫或锥体虫(图1)。体呈柳叶状,运动胞器是唯一的一根鞭毛。寄生在血液中的鞭毛虫,其鞭毛与虫体之间连成为波动膜,借以增强在粘滞性较高的血液中的活动能力。细胞核 1个。体内有一称作动基体的特殊细胞器,位于锥虫体内唯一的线粒体内,含有丰富的DNA,谓之动基体DNA(KDNA),能自我复制。动基体的确切功能至今不明。锥虫繁殖方式为二分裂。

锥虫种类多,分别寄生在各种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的血液和组织液中。有个别种类如枯氏锥虫则寄生在人的细胞内。

除马媾疫锥虫是通过交媾直接传播外,所有寄生在脊椎动物的锥虫均要依赖某些昆虫(如采采蝇等)进行传播。带有锥虫的脊椎动物血液被媒介动物吸食后,锥虫因生活环境改变,在媒介动物消化道中依次经过无鞭毛体或前鞭毛体上鞭毛体和后循环锥鞭毛体几个不同的发育阶段。在媒介动物中只有这种后循环锥虫对宿主才有感染力。当媒介再次叮咬宿主时,便把后循环锥虫输入宿主体内。伊氏锥虫(见彩图)在媒介消化道中不进行任何发育,它靠媒介在吸血后短时间内作机械传播。锥虫的生活史因种类而异,典型的如(图2)所示。锥虫主要通过胞饮作用从宿主获得营养。所有锥虫均可在体外连续培养。

锥虫是人和家畜重要的寄生虫之一。按其传播方式可分为两大类:

(1)粪便型,通过被后循环锥虫污染的粪便传播;

(2)唾液型,后循环锥虫经唾液腺传播。对人有严重致病作用的锥虫有:罗得西亚锥虫、冈比亚锥虫、枯氏锥虫等。前两者主要流行于非洲各地,引起所谓非洲睡眠病;后者主要分布在南美洲(特别是巴西),引起美洲锥虫病,即夏格氏病。我国至今还没有发现人体锥虫的病例。

对家畜有严重致病作用的锥虫有布氏锥虫、活泼锥虫、刚果锥虫、伊氏锥虫和马媾疫锥虫等。前三者主要流行于非洲,我国尚无记载。伊氏锥虫在我国分布甚广,牛、马伊氏锥虫病即所谓苏拉病,在我国南方各省流行相当严重,造成大批家畜死亡。由于锥虫存在抗原变异的特性,至今仍未获得有效的疫苗。寄生家畜的布氏锥虫和寄生鼠的路氏锥虫是实验室常用的研究材料。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正阳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锥虫属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正阳;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36663.html

赞一下 ()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