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植物群落

[拼音]:zhiwu qunluo

[外文]:plant community

泛指在环境相对均一的地段内,有规律地共同生活的各种植物种类的组合。例如一座森林、一片草原、一块麦田、一个生有水草或藻类的水塘等。植物群落和其他地理成分结合,构成自然地理环境最基本的结构单元。它的外貌特点常成为各种自然综合体的表征。植物群落能够起到固定能量、维持其内部生物的生命活动、推动自然综合体形成较复杂的结构的作用。

任何植物群落都是在一定的生境中形成的。天然条件下,从母株散布到某种生境的植物繁殖体,必须获得生存空间并能适应当地气候、土壤、生物等环境条件才能成长和发展。人工栽培的植物群落虽然依靠人力和输入能量维持,但仍然受自然条件制约,特别是人类难以控制的气候条件影响较大。可是,植物通过本身的生命活动也对所在生境产生反作用,逐渐形成特殊的群落内部小环境。小环境内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明显不同于群落之外的环境,而且在群落内部也会分化出若干不同的小生境。这些小规模的空间或时间上的变化,对生活其中的植物同样具有选择和调节作用。

各种环境中的植物群落具有不同的生活型组成和数量比例。生活型是植物长期综合适应特定环境的产物,表现为各式各样的形态类型。它们的适应方式显示在茎的木质化程度和生长高度,越过不宜季节长出新芽的分布位置和保护器官,叶的大小、质地、形态和寿命,全植株的外貌和大小等方面。

每种植物群落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和结构,后者是由可以共同生活的植物种选择的结果形成的。每个群落的结构受光照和土壤等条件制约,按照生态特点差异分别在地上和地下排列成若干层。通常有乔木层、灌木层、草本植物(包括小灌木、小半灌木)层和苔藓地衣层4个基本层次。但有的群落可能一二个层次发育得很不好,甚至缺失,有的层还可以分出若干亚层。每一层的生活型、种类组成以及覆盖度也互有差异。一般来说,在环境条件优越的地方,植物的数量较为丰富,群落的层次结构较为复杂(例如热带雨林);在干旱、严寒、盐碱等恶劣生境条件下,则只有少数生活型和少数植物种能够适应,群落结构十分简单。

各种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差别很大。相似的地理环境可能形成外貌和结构相似的植物群落,但种类组成可能很不相同。因为不同地区植物区系形成的历史是不一样的。根据群落中各植物种的数量特征(多度、高度、覆盖度等),及其在利用空间和资源、创建小环境方面所起作用的大小,可区分出优势种和从属种。在水热条件优越的地方,发展成熟的群落往往出现多优势种的情况,甚至优势均衡化,优势属于许多种构成的集群。

植物群落间彼此明确划分,还是逐渐过渡,在植物群落学家之间存在争议。一种观点认为:植物群落是一个内部植物间紧密联系的整体,相邻群落间过渡较窄,分界线清楚,在空间上呈现不连续性。另一种观点强调群落内各植物种的独立性,种内和种间个体的相互作用水平很低,各种群的数量取决于对生境的适应能力。不同种类生活在一起,是由于连续变化的环境中它们的生态幅度恰好在一定部位相互重叠。植物群落随环境的渐变而排列形成连续体,群落间没有明显的分界线。这两种观点仍在继续发展,并且不断提出新的证据和意见。实际上,有些生境是截然改变的,例如水体岸边、相邻岩体的岩性、地形的明显变化,使这些地方群落之间的过渡是截然发生的。但大多数情况下是从一个群落逐渐过渡到另一群落。一些学者则既承认群落内植物有紧密的相互关系,又同意个体成员仍保留个体性,因为在群落外面每一个种也可以生存。

参考书目

R.H.怀梯克著,姚璧君等译:《群落与生态系统》,科学出版社,北京,1977。(R.H.Whittaker,Communitiesand Ecosystems,2nd ed.,the Macmillan Co.,New York,1975.)

D.米勒-唐布依斯、H.埃仑伯格著,鲍显诚、张坤等译:《植被生态学的目的和方法》,科学出版社,北京,1986。(D.MuellerDombois,H.Ellenberg,Aims and Methods of Vegetation Ecology,John Wiley & Sons,New York,1974.)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永福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植物群落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永福;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36558.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