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绿鳍马面鲀


[拼音]:lüqi mamiantun

[外文]:Navodon septentrionalis

硬骨鱼纲鲀形目(Tetraodontiformes)革鲀科(Alu-teridae) 马面鲀属。因头部侧视似马的面部,故名。又名 鱼、象皮鱼等。现已成为我国海洋重要经济鱼类之一。分布于我国、日本沿海。

形态

体甚侧扁。吻长而尖突。眼上侧位。第 1背鳍棘长而坚硬,始于瞳孔上方。两腹鳍特化,合成一短棘,连于腰带末端,不能活动。体蓝灰色,第2背鳍、臀鳍、胸鳍和尾鳍绿色。

生物学特性

为外海暖温性中层或近底层鱼类。主要栖息在水深50~20米的海区。喜集群,在越冬及产卵期间有明显的昼夜垂直移动现象,白天起浮,夜间下沉;索饵期间昼夜垂直移动不显著。杂食性,主要摄食桡足类、端足类、介形类等浮游甲壳动物,兼食软体动物、鱼卵等。东海外海的绿鳍马面鲀在生殖季节前后(2~3月及5月)摄食强度较大,产卵盛期(4月)摄食强度小;摄食时间主要在下午至上半夜。

产卵期在浙江外海为4月上、中旬至5月中旬,在 南部及日本北海道等海区为5~6月左右。东海产卵场在浙江东南外海 100米等深线一带。产卵适温范围13~20℃,以14~17℃为最适温度;适宜盐度为33.5~34.4。卵沉粘性,径0.63毫米,具油球。怀卵量一般为6~10万粒。受精在17℃水温时经76~98小时孵出仔鱼。生长速度中等。渔获物平均体长180毫米左右,大的可达320毫米。较大年龄约为10龄。产卵群体主要为2~3龄,其中也有小至128毫米的1龄鱼。

洄游移动范围较大。10月前后主要在济州岛一带海区活动,随后部分鱼群向五岛、对马渔场移动,另一部分则由北纬32°至27°沿80~100米等深线一带移动,并在上述二海区越冬。翌年3月主群移至浙江东南外海,4月在台北、闽东渔场产卵。 5月上旬后的鱼群洄游至东海北部及黄海索饵。此外,部分黄海鱼群5~6月在黄海中部及北部和 西部近海产卵,产卵后洄游至海洋岛渔场索饵。海洋岛与浙江舟山为两个集中的索饵场。

生产

鱼群集中于底层时用底拖网捕捞,在中层时可用中层拖网捕捞,在中层密集成大群时可用围网捕捞。肉可供鲜食,市场上常 后销售,营养价值甚高,蛋白质含量(17.7%)高于带鱼,约与大黄鱼、银鲳相等。以马面鲀为原料制成的鱼片、鱼糜制品和调味干制品独具风味。也可制成各种罐头制品。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高峰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绿鳍马面鲀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高峰;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36480.html

赞一下 ()

精彩相关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