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Gu'erbantonggute Shamo
[外文]:Gurbantüngggüt shamo
我国第 2大沙漠。介于北纬44°15′~46°50′,东经84°50′~91°20′。位于准噶尔盆地的中央,面积4.88万平方公里。由4片沙漠组成,西部为索布古尔布格莱沙漠,东部为霍景涅里辛沙漠,中部为德佐索腾艾里松沙漠,其北为阔布北—阿克库姆沙漠。
准噶尔盆地属温带干旱荒漠。 年降水量70~150毫米,冬季有积雪。降水春季和初夏略多,年中分配较均匀。沙漠内部绝大部分为固定和半固定沙丘,其面积占整个沙漠面积97%,形成我国面积较大的固定、半固定沙漠。固定沙丘上植被覆盖度40~50%,半固定沙丘达15~25%,为优良的冬季牧场。沙漠内植物种类较丰富,可达百余种。植物区系成分处于中亚向亚洲中部荒漠的过渡。沙漠的西部和中部以中亚荒漠植被区系的种类占优势,如白梭梭、苦艾蒿、白蒿、囊果苔草和多种短命植物等;在沙漠东部和南部边缘,亚洲中部植物区系种类较多,如梭梭、蛇麻黄、花棒等。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梭梭分布面积达100万公顷,在古湖积平原和河流下游三角洲上形成“荒漠丛林”。
沙漠的沙粒主要来源于天山北麓各河流的冲积沙层。沙漠中最有代表性的沙丘类型是沙垅,占沙漠面积的50%以上。沙垅平面形态成树枝状。其长度从数百米至十余公里,高度自10~50米不等,南高北低。在沙漠的中部和北部,沙垅的排列大致呈南北走向,沙漠东南部成西北—东南走向。在沙漠的西南部分布着沙垅-蜂窝状沙丘和蜂窝状沙丘,南部出现有少数高大的复合型沙垅。流动沙丘集中在沙漠东部,多属新月形沙丘和沙丘链。沙漠西部的若干风口附近,风蚀地貌异常发育,其中以乌尔禾的“风城”最著名。
沙漠中风沙土广泛分布。沙漠南缘平原上发育灰棕漠土,1949年后已大量开垦。人为活动破坏了天然植被,造成沙漠边缘流沙再起和风沙危害。沙漠西缘有甘家湖梭梭林自然保护区,为我国唯一以保护荒漠植被而建立的自然保护区。
在准噶尔盆地西北部有大型盐矿,年产原盐40万吨。
参考文章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GurbantünggütShamo)我国地理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弘方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弘方;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36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