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lianmeijun ke
[外文]:Streptomycetaceae
放线菌目的1科。基内菌丝不断裂,气生菌丝通常发育良好,形成长(有时短)的孢子丝。孢子不能运动,外鞘上常有疣、刺或毛发等状饰物。至今所含各属细胞壁化学组分均为Ⅰ型,即以左旋二氨基庚二酸和甘氨酸为特征性组分。本科下分6属。
链霉菌属基内菌丝多分枝,一般横隔稀疏,很少断裂,常产生各种水溶性或脂溶性的色素;气生菌丝比基内菌丝稍粗,为外鞘所包,气生菌丝部分分化成直形、柔曲、钩环状至松敞或紧密螺旋形的孢子丝,时常含50个左右的孢子,短者含5~10个孢子;孢子为节孢子,由菌丝断裂而成,有的脱去外鞘,有的携带外鞘或残余,外鞘决定孢子的表面结构;DNA中的G+C克分子含量为69~76%。本属菌种数最多,分类鉴定比较困难,一般认为孢子丝的形状、孢子的表面结构、孢子的颜色和在有机培养基内是否产生类黑色素是最主要的分类指征。它们在土壤中分布极广,大多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茂盛,少数是植物致病菌。因许多种是抗生素的产生菌而且产生抗生素的种类最多而著名(如链霉素)。代表种为白色链霉菌。
孢囊放线菌属气生孢子丝常较短,大多形成为粘液所包的球形或椭圆形假孢囊。其余与链霉菌属相同。代表种为紫色孢囊放线菌。
钦氏菌属基内菌丝有分枝不断裂,部分分化发育成有纵横隔且膨大的菌核菌丝,彼此交织、缠绕形成大小不等的不规则 形菌核;气生菌丝无或稀少,可带有象链霉菌那样的孢子链;DNA中的G+C克分子含量为70.9~71.9%。常见于热带贫瘠土壤。代表种为抗生钦氏菌。
孢器放线菌属基内菌丝交织并先组成小团,后增大成似真菌分生孢子器那样的子实体。子实体球形至卵圆形,直径可达200微米。外壳致密,内部菌丝分裂为短节,形成球形或椭圆形的器孢子,直径1.0~2.0微米,此外,气生菌丝上还产生链霉菌那样的孢子链。这属菌很少见,至今未被大多数分类工作者承认。
链孢菌属基内菌丝上形成常为单个(有时2~4个)孢子的短链。气生菌丝上形成链霉菌那样的孢子丝。目前仅烬灰链孢菌1种。
链轮丝菌属气生菌丝发育良好,在长轴丝上形成轮生的孢子链。单轮生孢子链,每丛2~3根以上,二级轮生的孢子链,在轴丝上轮生的是2~5个孢子柄,每个孢子柄的顶端长出3~10条短孢子链,孢子链多直形或柔曲,有时钩状。孢子表面光滑,有时粗糙。细胞壁Ⅰ形,可能含少量赖氨酸。DNA中的G+C克分子含量为69~70%。代表种为巴氏链轮丝菌。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成益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链霉菌科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成益;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36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