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太阳缓变射电

[拼音]:taiyang huanbian shedian

[外文]:slowly varying component of solar radio radiation

太阳射电中一种同黑子和谱斑密切相关的缓慢变动的成分(又称S成分)。这种射电成分遍及从 2.25毫米到1.76米的宽阔波段。在波长短于60厘米的厘米和分米波段,缓变射电最为突出,其亮温度接近日冕电子温度;关于缓变射电的大部分观测资料,也都集中在这个波长范围内。缓变射电的流量密度约比宁静射电的小一个量级,它与黑子和谱斑的面积有相应的统计关系。缓变射电来自黑子和谱斑上空的日冕凝聚区,这种区域的电子密度比周围高几倍,温度也较高,而且还渗透进黑子磁场。这种区域也称为太阳局部射电源。

图中曲线为1957年7月到1958年12月“国际地球物理年”期间,每天测到的10厘米波长上太阳缓变射电流量密度与太阳相对黑子数的变化,可见二者是密切相关的。

缓变射电普遍认为是由两种辐射过程组成的。一种和宁静太阳射电一样,是电子在离子的库仑场中沿双曲线轨道运动时产生的热轫致辐射;另一种是电子在黑子磁场中沿磁力线作螺旋轨道运动时产生的回旋加速辐射。这种联合机制基本上可以解释缓变射电的全部性质(例如,亮度分布特性以及偏振和频谱特性)。在波长超过60厘米的长分米波和米波波段,缓变射电非常微弱,而且经常与射电爆发混在一起。例如,米波噪暴往往是在以前存在缓变源的区域中产生的。业已发现,米波缓变射电辐射的方向性比厘米波和分米波的强得多,缓变源还存在着周期近半小时的可变性。这种起伏以及较高的亮温度 (106~107K)足以表明其辐射可能有一部分是非热性质的(见热辐射和非热辐射)。毫米波缓变射电的观测研究工作开展得较晚,其亮温度仅比宁静太阳射电的稍高,其偏振度也较低。值得提出的是,毫米波辐射来自耀斑的起源处──色球,因而对毫米波缓变射电的观测研究能提供预报耀斑出现的线索。例如,毫米波缓变射电的增强就与大耀斑的出现相关。另外,毫米波缓变源与钙谱斑和色球磁场关系较密切,因而通过对毫米波的偏振测量可能探索到测定色球磁场的途径。

在多个波长上同时作缓变射电的观测研究,可以确定太阳活动区上空不同高度上的电子密度、温度和磁场分布等重要物理参数。通过对缓变射电的观测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耀斑爆发的起源机制和寻找预报耀斑的重要线索。

参考书目

M.R.Kundu,Solar Radio Astronomy,pp.146~194, Interscience Publ.,New York,1965.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振锐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太阳缓变射电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振锐;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36156.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