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paozhen bingdu ke
[外文]:Herpesviridae
一组具有包膜的DNA病毒。 现有70多种。因代表种──单纯疱疹病毒能引起匐行性疱疹而得名。
本科病毒在形态上从外至内有4 种明确的结构成分:
(1)最外层是直径120~200纳米的包膜;
(2)位于包膜和衣壳之间的均质层;
(3)直径100纳米、由162个壳粒组成的二十面体衣壳;
(4)中央为线型dsDNA(双连DNA)基因组。病毒衣壳在细胞核内装配,形成巨大的A型包涵体,后经核膜以芽生方式获得包膜(见图)。
本科病毒在自然界广泛存在,引起人和许多动物多种多样的感染,主要侵犯皮肤、粘膜和神经组织。除急性感染外,还有潜伏感染和反复发作的倾向。某些成员具有在体内致癌和在体外转化细胞的能力。
1978年,依据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和基因结构把本科分成α、β和γ3个亚科:
(1)α亚科,以单纯疱疹病毒为代表种,DNA分子量较小,复制较快;
(2)β亚科,以人巨细胞病毒为代表种,DNA分子量较大,复制较慢;
(3)γ亚科,以爱泼斯坦-巴尔氏(EB)病毒为代表种,以感染淋巴细胞为特征。
人的疱疹病毒有4种:
(1)单纯疱疹病毒,其包膜含有病毒抗原和细胞本身成分。这种病毒有两个血清型,即1型(HSV-1、HHV-1,α)和2型(HSV-2、HHV-2,α)。HSV-1多在幼儿期感染,主要通过接触传播,侵犯皮肤、粘膜和神经系统。原发感染后,病毒可潜伏终生,受诱发因素 后复发,因而潜伏感染和反复发作是本病的重要特征。HSV-2多在成年人,主要通过 传播,侵犯泌尿生殖道。两者均产生疱性病变并有致癌的可能。除人外,还可感染多种实验动物和细胞培养,引起典型的细胞病变。
(2)水痘-带状疱疹病毒(HZV、HHV-3,α),引起水痘和带状疱疹两种病,只有1个血清型,目前尚未找到易感动物,在细胞培养中能繁殖,但不易释放。水痘多见于儿童,带状疱疹则多见于成年人,是患水痘后病毒潜伏下来并经诱发因素作用而复发的结果。
(3)爱泼斯坦-巴尔氏病毒(EBV,HHV-4,γ),通常为不显性感染,以后可能以潜伏感染方式在人体B淋巴细胞内终生存在,并从部分人的鼻喉部排出。已知这种病毒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病原,并与伯基特氏淋巴瘤和鼻咽癌的病因有密切关系。我国3~5岁儿童90%以上已感染过EB病毒。
(4)巨细胞病毒(CMV HHV-5,β),旧名唾液腺病毒,按宿主种属的特异性分为人巨细胞病毒、豚鼠巨细胞病毒等。本病毒的特征是复制周期长、宿主细胞明显增大并有核内和细胞质内包含体。人巨细胞病毒可由母亲传染胎儿,是引起畸胎的原因之一。
畜禽的疱疹病毒主要有下列 7种:
(1)伪狂犬病病毒(PRV,α),分布遍及全世界。猪、牛、羊和狗等动物中引起的病称奥耶斯基氏病,多数动物产生局部奇痒,之后死亡。猪是病毒的主要宿主,幼年猪被感染后常出现脑膜脑炎,成年猪不表现症状。病毒在病畜脑内浓度很高。 鸡胚或1日龄雏鸡可人工感染。病毒对细胞培养的感染范围较广,并产生细胞病变。受过感染的动物,在血清中产生中和抗体和补体结合抗体。人有个别呈良性伤口感染的报告。现已有预防伪狂犬病的有效疫苗。
(2)马赖克氏病病毒(MDV,γ),引起鸡的马赖克氏病,以内脏和外周神经的单核细胞浸润和肿瘤形成为特征。1967年才被确定与禽白血病病毒完全不同。全世界均有此病毒,我国已于1973年分离出来。无包膜的 病毒粒具有高度的细胞结合性,在血细胞和肿瘤组织中经常占绝大多数,对外界因素的抵抗力很低,但有包膜的、脱离细胞的病毒粒则有很强的抵抗力,主要在羽毛囊上皮细胞中形成。本病毒不能经卵传递。它能在鸡、鸭和鹌鹑胚的细胞培养中生长,产生细胞病变和核内包涵体。多次连续传代后,其毒力减弱并丧失致瘤能力。用琼脂凝胶沉淀试验可验出A、B、C3种抗原。绝大多数学者认为它对人无害。用火鸡疱疹病毒(HVT)制造的疫苗预防效果良好。
(3)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α),引起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和牛传染性脓疱性外 炎(即媾疹)故又名牛传染性鼻气管炎/传染性脓疱性外 炎(IBR/IPV)病毒,20世纪50年代才在美国发现,后来许多国家陆续有报道,我国1979年从进口的奶牛中分离出此病毒。牛是天然宿主,人不易感染。病毒存在于病牛的鼻、眼分泌物和流产牛的胎盘以及公牛的 中。病牛血清中有特异性中和抗体。美国已生产疫苗。
(4)马鼻肺炎病毒(ERPV,α),又称马流产病毒,能凝集马、地鼠和豚鼠的红细胞,这与多数其他疱疹病毒不同。广泛分布于全世界,我国也有发现。从马体可分离出3种疱疹病毒,即EHV-1、EHV-2和EHV-3,其抗原性各不相同。EHV-1(马鼻肺炎病毒)和EHV-2(马巨细胞病毒),尚未证明有病原性;EHV-3为马交合疹病毒,引起生殖道疾病,但也可能与呼吸道的不显性感染有关。马鼻肺炎已有预防用疫苗。
(5)禽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α),宿主特异性很强,只有鸡和雉易感。我国有此病毒。已有预防疫苗。
(6)恶性卡他热病毒(MGFV,γ)仅牛易感。在世界上分布很广,我国尚未见报道。
(7)鸭瘟病毒(DPV,α)鸭(尤其是雏鸭)、鹅和天鹅均易感,但鸡不易感。荷兰对此病毒研究最早,随后,在许多国家中发现。
参考书目
A.Buxton,G.Fraser,Animal Microbiology,Vol.2, Rickettsias and Viruses,Blackwell Scientific Publications, Oxford, London,1977.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付予成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疱疹病毒科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付予成;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36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