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二次剩余

[拼音]:erci shengyu

[外文]:quadratic residue

研究一般的二次同余式αx2+bx+с呏0(modm),可归结为讨论形如的同余式,其中m>1,(m,n)=1。若它有解,则n叫作模m 的二次剩余;若它无解,则n叫作模m 的二次非剩余。设p 是一个奇素数,在模p的缩系中有个二次剩余和个二次非剩余,且12,22,…,就是模p的全部二次剩余。如果n是模p的二次剩余,则,如果n是模p的二次非剩余,则

勒让德符号与二次互反律

设pn,当n是模p的二次剩余,记为;当n是模p 的二次非剩余,记为。符号叫做勒让德符号。它是 A.-M.勒让德于1798年引入的,对于计算n是否模p的二次剩余,带来很大的方便。勒让德符号有以下一些简单的性质:

(1)当n呏n┡(modp)时,;

(2)。因此,任给一个整数 n,只需计算,,(q 为奇素数)这三种值。1801年,C.F.高斯证明了以下结果:设p 是奇素数,(p,n)=1,在个数n,2n,…,模p的小正剩余数中有l个大于,则 ,一般叫做高斯引理。由高斯引理可知。1801年,高斯还用这个引理证明了著名的二次互反律:设p>2,q>2是两个素数,p≠q,则,这是初等数论中至关重要的定理,它不仅能够方便地计算勒让德符号的值,而且在数论许多方面都非常有用。例:计算,因为438=2·3·73,所以=。二次互反律由L.欧拉首先提出,而由高斯于1796年首先证明。后来,各种证明不断出现,迄今已有 150多个不同的证明。高斯自己就给出了好几个证明,其中第三个证明是运用高斯引理得出的。二次互反律引起许多数学家对代数数域中高次互反律的研究,从而使得在这个方面出现了不少意义深刻的工作。

雅可比符号

设m是一个正奇数,m=p1…pt,pi(i=1,2,…,t)是素数,(m,n)=1,则叫做雅可比符号。引入勒让德符号,运用二次互反定律,可判断二次同余式是否有解,但计算时需要把一个正整数分解成标准分解式,而计算雅可比符号就不需要这样做。利用勒让德符号的性质,容易推得:

(1)和。

(2)若m和n是二正奇数,且(m,n)=1,则。需要注意的是,当时,则x2呏n(mod m)无解,但当时,x2呏n(mod m)不一定有解。

原根和指数

设h为一整数,n为正整数,(h,n)=1,适合hl呏1(mod n)的小正整数l叫做h对模n的次数。如果l=φ(n),此时h称为模n的原根。1773年,L.欧拉首先证明了素数p有原根存在。1785年,勒让德证明了;设,恰有φ(l)个模p互不同余的数对模p 的次数为l。1801年,高斯证明了:n 有原根存在的充分必要条件是n=2,4,pl,2pl,这里l≥1,p是奇素数。设g是素数p的一个原根,对任一整数n,(n,p)=1,必有一数 α使n呏gα(modp),0≤α

估计模p 的小正原根的上界是著名的原根问题之一。设 m为p-1的不同素因数的个数,g(p)表示模p的小正原根,可证得。运用更精密的方法,1959~1962年,D.A.伯吉斯与王元独立地证明了,其中ε为任意正数,而与“”有关的常数仅依赖于ε。另一个重要的原根问题是E.阿廷在 1927年提出的猜想:对于任意不等于1、p-1及完全平方的正整数α,必定存在无穷多个素数p,以α为原根。人们称之为阿廷猜想。这一猜想尚未解决。

原根和指数可应用于代数编码和数字信号处理等领域。例如,运用原根存在的定理,1968的,C.M.雷德证明了长为p的离散傅里叶变换(DFT)可化为循环卷积,其中p为奇素数。后来人们还证明了长为pl和2pl的情形。

k次剩余

设k>1,m>1,(m,n)=1,若二项同余式xk呏n(modm)有解,则n叫做模m 的k次剩余;若无解,则n叫做模m 的k次非剩余。模m 的情形可化为模pα的情形,α≥1,p是素数。p=2的情形是容易解决的。设p是一个奇素数,n是模pα的k次剩余的充分必要条件是d=(k,φ(pα))整除indgn,其中g是模pα的一个原根。恰有个模pα互不同余的k次剩余。当d=k时,模pα的k次剩余叫做真k次剩余;当d1,p是一个奇素数,p-1=kq,定义符号,其中nq(modp)表示nq模p的绝对值小的剩余,符号叫做模p的k次剩余特征。容易证明:n是模p的k次剩余当且仅当。设,此时,n是模p的2k次非剩余当且仅当。1801年,高斯证明了以下结果:设p呏1(mod8),p =α2+4b2,则的充分必要条件是b呏0(mod4)。高斯关于二次互反律和四次剩余的深入研究,对以后数论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代数数域中的高次互反律,即希尔伯特第9问题,从F.G.M.艾森斯坦、D.希尔伯特到高木贞治、E.阿廷,才之后得到解决。一个著名的经典结果是:设p呏1(mod6),的充分必要条件是p =α2+27b2,α、b是整数。对于给定的不太大的n和k,的充分必要条件是p具有什么形状,近年来一直有不少工作。1969年,K.伯德证明了:设p =α2+b2,q=X2+d 2,α呏с呏1(mod2),b呏d呏0(mod 2),αb>0,сd>0,p 和q是素数且,则。

参考书目

K.Ireland and M.Rosen,A Classical Introduction to Modern Number Theory,Springer-Verlag. New York,1982.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弘伟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二次剩余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弘伟;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36126.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