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含水层

[拼音]:hanshuiceng

[外文]:aquifer

充满地下水的、大致为层状的透水岩土。它是地下水的贮存和运动的场所。渗透系数较大的砂层、砾石层、多裂隙的石英岩层、岩溶发育的石灰岩层等,当位于地下水面以下时,都能成为含水层。降水通过包气带渗入含水层形成地下径流。在一定条件 出地表成泉或排入河流、湖泊和大海。

寻找和开采地下水,首先要找到含水层。如果含水层的渗透性良好,有较大的给水能力(见给水度),而且地下水有充沛的补给来源,则从含水层中能开采出较多的地下水,称该含水层是富水的。反之,是不富水的。

一些渗透系数非常小(如小于0.001米/日)的粘土或泥岩层,即使孔隙中充满了水,地下水也难以在其中运动。这种岩层和土层称为隔水层或不透水层。含水层和隔水层是相对的。一些壤土或砂壤土的渗透系数虽然不大,当水力坡度(见达西定律)较大时,仍有一定量的水透过,称为弱透水层(或弱含水层)。两含水层之间如夹有弱透水层,通过这弱透水层可能发生越流现象。

自然界有些含水体不成层状。如某些花岗岩,它本身既不含水又不透水,但它的断裂可成为地下水贮存和运动的场所,构成脉状含水带,不成为含水层。

如果含水层的性质均一,不同地点的含水层的渗透系数,给水度等参数值都相同,则称该含水层为均质含水层;反之为非均质含水层。如果上述含水层参数与水流方向无关,即在同一地点不同方向上的含水层参数都相同,则称该含水层为各向同性含水层;反之为各向异性含水层。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晨涛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含水层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晨涛;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35821.html

赞 ()

相关阅读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