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太阳黑子的古代观测

[拼音]:taiyang heizi de gudai guance

[外文]:ancient. sunspot observation

指在望远镜发明以前直接用肉眼观察日面上的黑子现象。在一般情况下,由于太阳光十分刺眼,看到这种现象的机会不多。但在日出或日落时,或在大雾笼罩或风沙弥漫的天气,日光减弱,就有可能看到日面上的大黑子。

在古代欧洲,亚里士多德认为天体是永恒不变的和完美无缺的。这种观念后来为 教神学所利用,成为中世纪禁锢科学思想的精神枷锁。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人们用肉眼看到太阳黑子,竟不敢相信这是事实。因此,欧洲在望远镜发明以前的漫长历史中,关于太阳黑子的观测记录寥寥无几,而且记载十分简单。据一些研究者考证,欧洲古代太阳黑子观测记录总共只有八条。

我国古代对太阳黑子的观测有悠久的历史。我国哲学著作《周易》中有“日中见斗”,“日中见沬”的记载,说的可能就是太阳黑子。1972年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中出土的帛画上方,画着一轮红日,中间蹲着一只乌鸦。据考证,这就是我国古代神话所说的“日中乌”。这应该认为是对太阳黑子现象的艺术描述。在我国的史书中,观测到太阳黑子通常都记为“日中有黑子”、“日中有黑气”等等。例如,《汉书·五行志》记载:成帝河平元年“三月乙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据考证,“乙未”应为“己未”)。这是公元前28年5月10日的太阳黑子记录,是我国史书中的第一条黑子记录。史书中的太阳黑子记录,在宋代郑樵编纂的《通志》和清代编辑的《古今图书集成》中都有系统的整理和归纳。在近代,国内外一些研究者对太阳黑子的记载也进行了系统的统计和考证,其中以我国的朱文鑫和日本的神田茂所整理的黑子表为最完善。在我国的地方志、笔记、杂著和其他书籍中,也有相当数量的太阳黑子记录。目前正由有关研究单位组织普查和整理。

古代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它是历史上关于太阳活动状况的仅有的直接观测资料。利用这些资料来探讨历史上太阳活动的特性和规律,将有助于人们对太阳活动本质的认识和理解。利用古代黑子记录还可以从事日地关系的研究。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曾利用大量的历史资料研究我国历史上气候变化和太阳活动的关系。他发现,凡是我国古代黑子记录多的世纪,也就是我国境内奇寒冬天次数多的世纪。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城予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太阳黑子的古代观测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城予;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35744.html

赞 ()

相关阅读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