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海河

[拼音]:Hai He

[外文]:Hai He

我国华北地区大河之一。上游支流众多,汇为5大支流:北运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和南运河,即为华北五河。五河分别自北、西、南三面汇流至天津,始名海河。海河自金钢桥以下干流长73公里,河道狭窄多弯道,有“七十二沽”之说。海河流域位于北纬35°0′~42°42′,东经115°59′~119°36′,东临渤海,南界黄河,西起太行山,北倚内蒙古高原南缘。包括京、津两市、冀、晋、鲁、豫、辽、内蒙古等省区大部或部分地区。面积26.4万平方公里。

海河流域西为太行山脉,北为燕山山脉,东、东南为华北平原的一部分,又名海河平原。南部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北部从西北倾向东南,洼淀、岗垄交错分布,排水不畅,河道亦多为地上河。全流域山区约占54.1%,平原约占45.9%。

水系概况

共分为5支:

(1)海河北支为北运河,由蓟运河、潮白河和北运河构成一水系。蓟运河由泃河和州河组成,在九王庄汇合后称蓟运河,至天津北塘入渤海。潮白河源于内蒙古高原和燕山山脉西段,上源一为白河,一为潮河,均流入密云水库(见密云县)。自水库流出后,经人工开凿的潮白新河流经黄庄一带洼淀,至北塘入海,全长458公里。北运河源于北京市昌平县北部山区,上源名温榆河,通县以下始称北运河;其水量分别由青龙湾河、筐儿港减河汇入潮白新河或永定新河, 注入渤海全长约180公里。北支流域总面积2.96万平方公里。

(2)海河西北支为永定河,上源—为桑干河,—为洋河,分别源于晋西北和内蒙古高原南缘,二河均流经官厅水库,出水库后始名永定河,至屈家店与北运河汇合,大部分洪水经永定新河由北塘入海。全长650公里,流域面积5.08万平方公里,90%为山区。河流含沙量大,官厅站年均含沙量60.9千克/立方米,年均输沙量1.6亿吨,有“小黄河”之称。进入平原后,河道平缓,泥沙淤积,河床高于地面,洪水时易溃决,河道迁徙不定,故历史上称无定河;1698年修筑永定河大堤,河床上游固定,改称永定河。

(3)海河西支为大清河,是上游五大支流中最短的干流。 其上源北支由源于涞源县境的北拒马河(下游称白沟河)和源于白石山的南拒马河组成;南支则有漕河、唐河、大沙河和磁河(后二河汇合后称潴龙河)等十余支流组成,均源于太行山东麓并汇入白洋淀,出淀后始名大清河,至独流镇与子牙河汇合。 大清河全长448公里,流域面积3.96万平方公里。

(4)海河西南支为子牙河,其上游一为滹沱河,源于五台山北坡的繁峙县内;二为滏阳河,其上游分支很多,均发源于太行山东坡,源短流急,经宁晋泊与滏阳河相会。滹沱河与滏阳河于献县汇合后,始名子牙河。子牙河全长730余公里,流域面积7.87万平方公里。为分泄滏阳河上游洪水,1967~1968年开挖了从艾辛庄至献县的滏阳新河,长134公里,深槽流量250立方米/秒,堤间泄水能力3000立方米/秒。献县以下又开挖了子牙新河,至新旧马棚口入海,长145公里,漫滩行洪6000立方米/秒,解决了子牙河洪水渲泄问题。

(5)海河南支为南运河,主要为人工河。其上源为漳河和卫河。漳河上源分为清漳和浊漳,两河均源于太行山南段西侧。卫河源于太行山西侧,流至河南省新乡市纳人民胜利渠水,至徐万仓纳漳河后称卫运河,临清以下即名南运河。至天津市静海县十一堡与子牙河相汇,全长千余公里,流域面积3.07万平方公里。为分泄漳、卫二河洪水,1971~1973年开挖了始于四女寺村长230公里的漳卫新河,于无棣县二道沟附近入海。

海河水系上游支流繁多分散,下游集中,为典型扇状水系,洪水极易集中;河道容泄能力上大下小,尾闾不畅,如1963年滏阳河洪峰流量达4万多立方米/秒,相当较大安全泄量的200倍,河流进入平原坡度骤减,泥沙淤积,河床垫高,形成地上河或半地上河;人类活动对海河水系变迁影响很大,历代开凿引河,河流改道或分或合的现象比比皆是。

气候与水文

海河流域年均降水量400~650毫米。平原部分大部在600毫米左右,其中子牙河中游处泰山雨影,在500毫米以下。太行山东侧燕山南侧迎风坡,雨量最丰,均在700毫米左右,为海河洪水主要源地之一。燕山北坡和太行山西侧雨量渐减,多在500毫米以下。降水年内分配不均,约75~80%集中在6~9月,7、8两月可占全年降水量的50~60%,多暴雨,一次降雨可占全年总量的2/5以上。年际变化亦大,如北京较大降水量相当于小降水量的8.3倍。

海河流域年均径流量211.6亿立方米,地区分布不均,山地年均径流深110毫米,而平原仅57.6毫米。太行山南段淇河、坡底、南滚龙沟,北段安各庄水库、班各庄、八道河等处径流深均在300毫米以上。 太行山西侧和燕山北侧径流深大多在100毫米以下,其中永定河流域多在50毫米以下。平原上的径流深则由西北向东南递减。滹沱河下游、黑龙港地区一带在25毫米以下。

流域各河径流的变化剧烈。大部分河流有1/2至4/5的年径流集中在6~9月,7、8月形成夏汛,8月月径流量占全年的1/4至2/5。洪水陡涨陡落,遇数水系同时涨水,洪水更集中,峰高量大,难以控制利用,且常形成下游的洪涝灾害。年际间的变化更为悬珠,多水年洪水成灾,少水年几至断流。多水年和少水年的径流可相差 5倍。且有连续丰水和连续枯水的变化规律。

水旱灾害与治理

海河流域历史上洪、涝、旱、碱等自然灾害频繁而严重。 据载,1368~1948年的580年间,曾发生旱灾407次,水灾387次。17世纪以来的大洪水即发生19次,20世纪以来也出现了1917、1924、1939、1956、1963年5次特大洪水灾害。 被淹县份均达百县以上,淹没耕地133.3~400万公顷不等,近400多年间,北京被淹5次,天津被淹8次,较大淹没深度约3.9米。1939年洪水时,河北省被淹耕地面积达333.3万多公顷,冲断了京汉、津浦铁路,受灾人口800多万,当时天津市80%左右的地面积水1~2米,最深处达2.4米,市内积水行船达2月之久。1963年洪水是一场罕见的特大洪水,水量比1939年大两倍多,虽淹了400余万公顷耕地,但保证了天津市和津浦铁路的安全。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治理河道,兴建水库,增辟灌溉和入海尾闾工程。共兴建大小水库1900多座,总库容265亿立方米,控制了山区流域面积的83%。大型水库有官厅、密云、十三陵(见明十三陵)、岗南(见岗南水库)、黄壁庄(见黄壁庄水利枢纽)、岳城、王快、西大洋、横山岭等30座,建造堤防长度4300公里,开挖疏浚270条支流河道,50条骨干河道,新辟了漳卫新河、子牙新河、永定新河、潮白新河等8条入海河道,排洪入海能力2.5万立方米/秒,较50年代以前提高8倍,基本改变了海河水系上大下小,洪沥争道,清浊不分,尾闾不畅的状况,提高了防洪标准,治理了80%的平原易涝面积,初步解除了洪沥灾害。至1990年底,共建成大中型灌区160余处,打机井80多万眼,总有效灌溉面积642万公顷,不少县现已成为商品粮棉基地。同时又建成了京密引水渠和引滦入津、引滦入唐等引水工程。

在兴建水库同时,又兴建了水电站119座,总装机容量66.28万千瓦,年均发电量17.9亿千瓦小时,使可发电量水能资源的1/3得到了开发利用。

经济概况

流域内人口约9000万,耕田面积约0.1亿公顷。北京、天津均位于流域内。流域内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工业发达,盛产小麦、棉花和各种干鲜水果,交通方便,多名胜古迹。

参考文章

海河(Hai He)的由来我国地理

海河(HaiHe)我国地理

海河平原(HaihePingyuan)我国地理

海河岸边的望海楼宗教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健鸿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海河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健鸿;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35693.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