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武威市

[拼音]:Wuwei Shi

[外文]:Wuwei Shi

甘肃省河西走廊较大城市,武威地区辖市和行署驻地。甘肃省人口最多、农业人口最稠密的县级市。位于河西走廊东段。面积5081平方公里,人口84.91万。武威郡城原是匈奴所筑故盖臧城,后讹为姑臧。从西汉至宋,除北魏改名林中县治外,均为姑臧县治。三国时魏始移凉州治于此,晋至唐属凉州武威郡治。西夏为西凉府治,元属永昌路西凉州,明属陕西行都司凉州卫。清始改为凉州府治武威县。 后废府存县。1985年改市。

武威城区位居河西走廊较大的武威绿洲中心,为河西走廊东段门户,历史时期“丝绸之路”孔道,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建城历史。海拔约1530米,年均温7.7℃,1月均温-8.7℃,7月均温21.9℃。年降水量158毫米,属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城郊有汽车和拖拉机修理、矿山机械、亚麻纺织、水泥制品、地毯、皮革等企业。兰新铁路与甘新公路经此,并有干(塘)武(威)铁路与包兰铁路相连。

武威城内有明建文庙,收藏大量文物,以公元1094年刻立的西夏碑最著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外有唐建大云寺、罗什寺塔。 城北1公里的雷台汉墓为史称“天马行空”的东汉铜奔马及金、 铜、玉等231种器皿的出土处。城西北2.5公里有宋、元2代建的海藏寺、西凉皇娘娘台及齐家文化遗址,均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城南约40公里的天梯山石窟(又名大佛寺或天梯寺)始凿于北凉王沮渠蒙逊时期(401~432),北魏、隋、唐以至宋、元、明、清各代均有新建或重修。石窟群开凿在红砂岩陡崖上,今存3层26窟,其中有8窟内藏壁画和塑像。规模可与敦煌千佛洞、安西万佛峡相比。有高约30米的石雕大佛坐像,但头、臂、手等部分已遭破坏。山上原有广善寺,又名石窟寺。1959年因修建黄羊河水库,窟址属淹没区,除大佛像仍保留外,其余窟存佛像、汉藏写经及绢画等,已于1957年分别迁往甘肃省博物馆和中央文化部保存。

参考文章

武威市的历史沿革专项地理

武威市(Wuwei Shi)的由来我国地理

武威市(WuweiShi)我国地理

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的历史沿革专项地理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城区发放镇的历史沿革专项地理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光明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武威市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光明;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35644.html

赞 ()

相关阅读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