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Guanzi Diyuan
[外文]:Diyuan Section of the Book of Master Guan
我国最早的土地分类专篇。它是《管子》中的一篇,简称《地员》。管子为春秋早期齐国政治家。《管子》一书共24卷,原86篇,今存76篇,一般学者认为成书于战国时期,由该时期一些人假托管子之名编撰。
《地员》篇2222字,主要论述我国土地分类,涉及土壤地理和植物地理。它先按我国古代的传统观念,把土地分为 5类:渎田(平原)、墳延(蔓坡地)、丘陵、山林和川泽。然后在各类中再分。
(1)渎田。分为息土(冲积土)、赤垆(赤色垆土)、黄唐(黄颜色盐碱土)、斥埴(盐质粘土)和黑埴(黑色粘土)5种土地类型,各类型按地势由高而低排列,泉水也相应由深而浅。
(2)墳延。是平原和丘陵的过渡类型,未细分。
(3)丘陵。细分为14种类型,按地势由低到高、泉水由浅到深排列如下:陜之芳(旁),即峡谷之旁;祀(阸)陜,即峡谷地;杜陵,即大土阜;延陵,即广大的土阜;環陵,回环相接的丘陵;蔓(峦)山,即石质蔓延的低山;付(附)山,即小土山;付山白徒(土),即白土小山;中陵,即中等丘陵;青山,即青色土石山;(磝)山赤壤,即多石赤土小山;僑(僐)山白壤,即多磊白壤的山;徒(土)山,即土山;高陵土山,即高丘陵土山。这是我国历史地理文献中对丘陵最详细的分类。
(4)山林。自高至低分为5种类型,各述其植物和泉水深度,较高称縣泉,生长落叶松;次为復(伌)吕(伈),生长山柳;再次为泉英,生长山杨;四为山之材(伖),为杂林蓖山;较低为山之侧,即山麓,生长榆树。从植物的这个排列体现了山地植物的垂直分布。
(5)川泽。表示河、湖、沼泽岸边的土地,一部分在水下,一部分在岸上。这类土地根据植物的标志,从水下到岸上分为12种类型,称“十二衰”。《地员》篇的之后一部分为土地评价,根据各种土壤的生产能力划分等级,先分为上、中、下三等,每等又包括6种不同的土壤。共分为18个大类,是土地分类的另一种方向。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娃旺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管子·地员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娃旺;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35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