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造父变星

[拼音]:zaofu bianxing

[外文]:Cepheid variable stars

一类高光度周期性脉动变星。典型星为仙王座δ,中名造父一,故得名。光变周期约1~50天(但也有超过的,如银河系经典造父变星武仙座BP的周期为83.1天;HR4511即半人马座V810则长达125天;小麦哲伦云中的经典造父变星的周期有长达 200天的)。可见光波段的光变幅为0.1~2个星等。光谱由极大时的 F型变到极小时的G~K型(见恒星光谱分类)。粗略地说,它们的光变曲线正好是变星大气视向速度曲线的镜像反映,即极小光度对应着极大视向速度。造父变星的光度和光变周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称为周光关系。这种关系可用来建立天体的距离尺度。为此,必须根据已知光度的造父变星来校正这个关系。但是即使最亮的造父变星,离我们也太远了,不能用诸如三角视差等方法来测准距离。半个世纪以来,许多天文学家为确定周光关系做了大量工作,但通常叫作“周光关系零点”的问题,仍未完满解决。

1952年,巴德确认造父变星并不是一个物理性质完全一致的星群,而是可分为两种类型──星族Ⅰ造父变星(或称经典造父变星)和星族Ⅱ造父变星(或称室女座W型变星)。它们有各自的周光关系和零点。一般说,对于相同的周期,前者比后者亮1.5~2个星等。桑德奇和塔曼根据银河星团和星协的13个造父变星,得到银河系经典造父变星的周期光度颜色关系如下:

MV=-3.425lgP+2.52(B-V)-2.459,

MB=-3.425lgP+3.52(B-V)-2.459,式中MV和MB分别为一个光变周期中的目视和照相绝对星等的平均值,V和B分别为目视和照相视星等的平均值(作过星际红化改正),P为光变周期(以天为单位)。

参考文章

造父变星天文天体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宏胜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造父变星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宏胜;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35514.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