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quyu guihua
[外文]:regional planning
对一定地域范围内各项建设进行综合布局的规划。区域规划是国土规划的组成部分。国土规划和区域规划并无本质上的差别,只有地域范围大小的不同,在一定条件下这两个名词可以相互通用。范围较小的国土规划就是区域规划。
区域规划因类型和各地区的自然、历史、社会、经济条件的不同,它的范围大小差异很大。在我国,大部分区域规划的范围相当于省以下的经济区,也有范围跨省的如上海经济区,其面积一般为几千到几万平方公里。
区域规划是一个地区战略性和综合性的长远规划。在一般情况下,它既是编制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期计划的基础,又是区域内各城镇编制城市规划的依据,其规划期限一般不短于20年。
发展概况区域规划主要是在城市规划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国外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开始,随着工业的发展,许多大城市人口高度集中,建设用地奇缺,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质量不断下降。如果局限在单一城市内进行规划和建设,许多问题难以解决。英国学者P.格迪斯1915年在《演变中的城市》一书中提出改变旧城市封闭式空间格局,把城市同它所影响的区域联系起来进行规划,使城市得以健全发展。1933年《雅典 》明确指出,不能将城市离开它们所在的区域作单独的研究。1944年P.艾伯克龙比主持制定的大伦敦规划,就是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区域规划的一次重要实践。后来巴黎、华盛顿、东京、斯德哥尔摩等大城市所在地区,也先后制定区域规划。一些国家在工矿区(如苏联的顿巴斯、联邦德国的鲁尔区)、疗养地区(如苏联的克里米亚半岛南部海岸地区、南斯拉夫的亚得利亚海沿岸地区等),也进行了不同类型的区域规划工作。6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迅速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发达国家大部分地区都编制了各种类型的区域规划,有的国家编制了包括整个国土的规划,区域规划开始向整体化发展。例如,法国把全部国土分为22个经济区,将调整大城市过于密集的工业和人口同开发新区结合起来进行规划;联邦德国将全国分成38个经济区进行规划;日本已进行了三次全国性的国土综合开发规划;苏联完成了首都莫斯科地区和一些重要工业区的区域规划后,现已普遍开展以基层经济区为主要对象的区域规划工作。
我国我国的区域规划工作始于1956年。当时为配合新工业区和新工业城市的规划和建设,曾先后在茂名、个旧、兰州、湘中、包头、昆明、大冶等地进行区域调查和规划。1958~1960年,在贵州、四川、河北、辽宁、吉林、山东等省也曾进行一些区域规划工作。后来陷于停顿。80年代初,区域规划工作又重新恢复,被列为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期计划的基础工作。1981年国家计划委员会设立国土局,着手开展国土规划工作。1982~1984年为编制《京津唐地区国土规划纲要》进行了多学科、多目标的研究工作,对区域资源、城市现状和存在问题作了较全面深入的调查,对规划地区内各城市的经济发展方向、开发重点、工业交通和城镇布局以及水资源、环境保护等主要问题进行了论证,初步提出一些综合性的对策和措施,为编制这一地区的国土规划(区域规划)打下良好基础,标志着我国区域规划工作进入深入发展的新阶段。此外,吉林松花湖地区、湖北宜昌地区、河南豫西地区、浙江宁波滨海地区等都先后开展区域性国土规划工作。近年来,我国不少城市扩大了行政管辖范围,编制了包括中心城市和周围县镇在内的城市地区的区域规划(“市域规划”)。有的县编制了以县城为中心,包括整个县辖行政范围的区域规划(“县域规划”)。
类型区域规划有多种类型。我国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
城市地区的区域规划这种规划所指的城市地区主要是:以大城市为中心,包括周围若干小城镇和郊区县的地区,如上海、北京、天津、广州、武汉、重庆、西安等大城市地区;由若干个主要城市集聚而成的城市群地区,如辽宁中部地区(沈阳、抚顺、鞍山、本溪、辽阳等),湘中地区(长沙、湘潭、株洲等),江苏南部地区(苏州、无锡、常州等)。
工矿地区的区域规划这种规划所指的工矿地区,主要是:以采掘工业和原材料工业为主的地区,如两淮、兖州-济宁、六盘水等煤矿地区,大庆油田、胜利油田等原油开采和石油化工地区,渡口、德兴等以冶炼工业为主的地区,柴达木、淄博等开发多种矿产资源而形成的综合性工矿地区。
农业地区的区域规划这种规划所指的农业地区,主要是农牧业发达或发展潜力较大、工业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地区,如黑龙江的三江平原地区,江西鄱阳湖沿岸地区等。
江河流域的区域规划这种规划是江河整个流域的综合规划,内容包括河流的整治,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航运、水产养殖、旅游、环境保护和流域内城镇分布等。如闽江流域地区规划、第二松花江上游地区规划等。
风景旅游地区的区域规划如桂林-阳朔地区、杭州-新安江地区的区域规划等。
一般综合发展地区的区域规划省以下的经济区规划、市域规划、县域规划等属于这一类型。
内容城市地区、工矿地区等各种类型区域规划的主要内容是:
(1)区域经济发展方向预测。对区内各种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和经济资源(现有物质技术基础)等进行全面调查和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根据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结合对本区发展历史和现状进行分析研究,作出区域经济发展方向的预测。
(2)工业布局。对区内现有工业分布状况进行调查研究,提出在今后工业调整、技术改造和建设中逐步改善布局的建议。组织或参与区内重点建设项目联合选址定点和其他各种建设的前期工作。对新开发的工业基地的企业进行合理布局。
(3)农业布局和土地利用。全面地分析研究本区发展农、林、牧、副、渔业的条件,提出合理的产业结构和生产布局,有效地利用土地,妥善解决基本建设与农业用地的矛盾。
(4)城镇体系布局。计算区内人口的自然增长,根据工农业生产及其他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前景估算人口的社会增长,预测城乡人口发展和分布的趋势。建立区域内合理的城镇分布体系,确定主要城镇的发展方向和规模;提出不同性质和规模的城镇之间分工和协作方式,改善城镇间的交通联系;确定各类城镇服务设施水平和服务范围,使区域内大小城镇组成合理的网络,协调发展。
(5)区域内主要基础设施的综合安排。包括区域内能源供应的组织、交通运输网络的布局、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等。
(6)区域环境保护和治理的对策和主要措施。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仲林静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区域规划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仲林静;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35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