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地球化学垒

[拼音]:diqiu huaxuelei

[外文]:geochemical barrier

在表生带内,由于短距离内化学元素迁移条件明显变化,迁移强度骤然减弱而导致某些化学元素浓集的地段。每种地球化学垒都保持一定的化学元素的组合。地球化学垒的概念是苏联А.И.佩列尔曼于1961年提出来的。根据化学元素的迁移形式和浓集过程,可将地球化学垒分为机械垒、物理化学垒和生物垒3个基本类型。

机械垒发生在水分和空气运动速度骤然改变的地方。Au、Sn、Zr、Ti、Th等金属元素的冲积矿床形成是与机械垒有关联的。在冰川作用地区也常看到各种机械垒。

物理化学垒是由于介质的物理化学状况,特别是酸碱条件和氧化还原条件骤然变化而引起的。物理化学垒常形成共生矿床和后生矿床。物理化学垒可分为氧化垒、硫化氢还原垒、硫酸盐和碳酸盐垒、碱性垒、酸性垒、蒸发垒、吸附垒等。

生物垒是由于生物及其产物的积累作用而形成的。生物垒有局部的、区域性的和全球性的。生物圈可以看作某些元素(如 C)的地球化学垒。石油、天然气、煤炭和泥炭就是碳循环的生物地球化学垒的结果。土壤腐殖质层也属生物垒。

在表生带内常常出现综合地球化学垒,如生物吸附垒、氧化热力垒等。

按地球化学垒的形态,可分为线状垒和面状垒。线状垒形成于不同单元景观地球化学区域系统的分界线,而面状垒可能包括某种单元景观地球化学区域系统的整个范围。

按地球化学垒的规模,可分为巨垒和微垒。巨垒为大面积的元素浓集体,如矿床;微垒则为小面积的元素浓集体,如土壤淀积层。

由于表生带内地球化学过程的周期性变化,土壤和水体的许多地球化学垒形成强度也随之发生周期性变化,其中氧化还原垒最为明显。周期性和极不稳定性是大气热力学垒和大气地球化学垒所特有的。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英才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地球化学垒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英才;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35198.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