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盐量平衡

[拼音]:yanliang pingheng

[外文]:salt balance

水文学中的重要原理之一。指一定地区或水体在一定时段内盐分输入量与输出量之差等于该地区在该时段内盐分的变量。盐分的输入量主要包括由大气降水、风、地面水(包括灌溉水)和地下水的水平入流带来的盐量;由当地岩石风化物质、化肥及农药带入的盐量等。盐分的输出主要包括由灌溉排水、地面水和地下水的水平出流带走的盐量;植物吸收和农林产品带走的盐量等。各项输入量和输出量以吨/公顷或千克/亩计。

一个地区或水体在一定时期内输入的盐量大于输出的盐量,为正平衡。正平衡表明该地区或水体的盐分处于积累过程,它将造成土壤盐渍化或水质的矿化度增高。输入的盐量小于输出的盐量,称负平衡,负平衡表明该地区或水体处于淋溶或淡化过程。过度淋溶会使土壤贫瘠。我国山东省徒骇河、马颊河流域1953~1975年平均每年输入的盐量为110.13万吨,其中降水输入盐量72.0万吨,从黄河引水输入盐量 38.13万吨;输出的盐量为74.0万吨,其中汛期输出48.0万吨,非汛期输出26.0万吨;净输入盐量 36.13万吨,是正平衡的一个实例。美国梅西亚河谷1931~1937年的盐量平衡(如表),可作负平衡的实例。

影响盐量平衡的因素主要有:

(1)水文、气候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在季风气候区,降雨集中在汛期,径流量大,排盐量也随着增加。因此,一般夏季脱盐、冬春积盐,在地下水埋藏浅、矿化度高、蒸发量大的地区,易产生土壤盐渍化(见潜水蒸发)。

(2)灌溉方式和人工排水措施。一般灌溉期土壤脱盐,非灌溉期积盐。人工排水(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带走的盐分,在盐量平衡中起决定性作用。

运用盐量平衡原理,能够研究河流水质变化、湖泊盐化过程和流域或灌溉区的积盐或脱盐状况。

准确测定一个地区各项输入和输出的盐量是盐量平衡计算的关键,这有赖于建立足够稠密的水质监测网和提高观测仪器的精度。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博雅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盐量平衡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博雅;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35020.html

赞 ()

相关阅读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