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星系的起源

[拼音]:xingxi de qiyuan

[外文]:origin of galaxies

与宇宙早期的结构和演化密切相关的科学研究课题。这一课题的研究历史尚短,流派较多,远未成熟。较流行的看法是,在宇宙热大爆炸后的膨胀过程中,分布不均匀的星系前物质收缩形成原星系,再演化为星系。关于星系前物质,有人认为是弥漫物质,也有人主张是超密物质。关于原星系的诞生,有两派见解。一派是引力不稳定假说,另一派是宇宙湍流假说。两派观点如下:

引力不稳定性假说

宇宙在早期由原子核、电子、光子和中微子等组成,在温度降到4,000K以前,处于辐射占优势的辐射时期,此时在各种相互作用中,引力不居主要地位。当温度降到4,000K左右,复合时期开始,宇宙等离子体中性化,宇宙从辐射占优势时期开始转入实体占优势时期。在复合时期前后的30亿年期间,星系团规模(甚至更小尺度)的引力不均匀性开始出现并逐渐增长。这时,宇宙物质就因引力不稳定而聚成原星系。计算表明,如果天体形成于复合前或复合初期,则先形成星系团或超星系团,再碎裂成星系或恒星;如果天体形成于复合晚期,则先形成105太阳质量的结构,一部分保留至今成为球状星团,大部分则聚合成星系、星系团。

宇宙湍流假说

在宇宙等离子体物质复合以前,强辐射压可引起湍动涡流。物质中性化后,辐射不再影响物质运动。涡流的碰撞、混合、相互作用产生巨大的冲击波,并形成团块群,再演变为星系。这一学说较自然地说明了星系和星系团的自转起因。计算表明,实体占优势时期形成的结构物为105太阳质量;复合时期形成的结构物则是1012太阳质量。

两种假说在星系形成的时期上观点比较一致,认为它们大约在100亿年形成的。

除上述两种假说外还存在其他一些假说:

(1)正反物质湮没说:认为有限的总星系由等量的正反物质组成。正反物质湮没而产生压力,使原始云膨胀。原始云有正物质区、反物质区和正反物质混合区之分。同类区团聚,混合区把正物质区和反物质区隔开。我们的总星系是正物质系统,先收缩后膨胀。另外的总星系可能是反物质系统。

(2)超密说:认为星系是超密的星系核的抛出物,星系团由超密物质碎裂而成。

(3)延迟核假说:设想一部分原始超密物质比宇宙整体膨胀延迟了若干时间,“延迟核”一开始膨胀就成为白洞。类星体的核心和激扰星系核可能就是“白洞”。一部分延迟核转化为星系。

(4)连续创造说:稳恒态宇宙模型认为物质产生于较高密区,即星系核之中。星系是在宇宙膨胀过程中连续产生的。

参考书目

J.Gribbin,Galaxy Formation,John Wiley and Sons,New York,1976.

R. J. Tayler, Galaxies: Their Structure and Evolution,Taylor & Francis, England, 1978.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建柏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星系的起源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建柏;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34935.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