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haiyang fu shengwu
[外文]:marine neuston
生活在海水最表层中和表面膜上的生物,又称海洋水表生物。“漂浮生物”(Neuston)一词,源出于希腊字ντω。
研究简史18世纪50年代已有关于漂浮生物的零星记载。但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对该类群生物使用专门网具进行采集,开展较系统的调查研究。苏联学者Ю.П.扎伊采夫于1970年出版的《海洋漂浮生物学》专著,为研究漂浮生物打下了基础。70年代以来,漂浮生物的研究有新的进展。
种类和作用漂浮生物包括水漂生物(Pleuston,又称浮表生物)、 表上漂浮生物(Epineuston,又称表漂浮生物或水表上生物)及表下漂浮生物 (Hyponeuston,又称次漂浮生物或水表下生物)3类。 ①水漂生物生活于海-气界面,部分身体 水面,部分在水中,最主要的代表有褐藻类的马尾藻 (Sargassum);腔肠动物花水母类帆水母 (Velella),管水母类僧帽水母(Physalia)、银币水母(Porpita),海葵类漂海葵(Minyas); 软体动物前鳃类海蜗牛(Janthrina), 裸鳃类似海神鳃(Glaucilla),头足类船蛸(Argonauta);甲壳类茗荷(Lepas)等。
(2)表上漂浮生物生活于表面膜上,主要有昆虫类海蝇(Halobates)(大洋性)和黄蝇(Rheumatobates)(近岸性)。
(3)表下漂浮生物是一个较为重要的类群,主要栖于海水最表层,又分为终生生活于这一水层的真表下漂浮生物(Euhyponeuston) 和临时生活于该水层的阶段性表下漂浮生物 (Merohyponeuston)。前者如甲壳类的角水蚤(Pontella)、奇异猛水蚤(Miracia),软体动物的爪螺(Onychia),某些硅藻等。后者有各类动物的浮性卵和漂浮性幼体。
不同的漂浮生物在海洋食物链和海洋食物网中具有不同的作用。在海水最表层 150微米中(如黑海),营漂浮生活的假单胞菌(Pseudomonas)的密度,比表面1~2厘米水层中高 5~10倍,它们是原生动物的饵料。原生动物和单细胞藻类则是桡足类等的饵料。水漂动物都是肉食者,它们以其他漂浮动物为饵料,如僧帽水母具有刺胞的指状体可在海水中捕捉食物,而这些管水母又被海蜗牛和海神鳃所食。水漂动物又常是鱼类和海鸟捕食的饵料。
对漂浮生活的适应海-气界面及其以下的最表水层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特点,这里不但太阳辐射、温度、风力等变化频繁,而且受大雨的影响,盐度变化也很剧烈。生活于此环境中的漂浮生物具有一些独特的适应性。如僧帽水母有充满气体的浮囊体;海蜗牛可捕捉气泡;海神鳃能吞入空气,在胃中形成气泡;船蛸具轻薄如纸的贝壳,壳内腔可保持气体等。海蝇等表上漂浮生物则受海水表面张力的支持,能有效地控制自己在海表面上运动。漂浮生物由于体内富含胡罗卜素常呈现不同程度的蓝色,这也是这类生物的显著特点。蓝色可抵御紫外线的伤害,同时能在蔚蓝色的海水中起隐蔽作用。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申强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海洋漂浮生物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申强;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34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