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G zhi
[外文]:G value
物质每吸收 100电子伏电离辐射能量所产生或损耗的粒种数,表示辐射化学产额。粒种包括分子、原子、离子、自由基等,如G(H2)表示介质每吸收100电子伏能量,生成氢分子的数目。这一概念是美国化学家M.伯顿于1952年提出来的。为了区别辐射化学反应中的最终产物及初级产物的产额,分别以G(X)表示最终产物的产额,GX表示初级产物的产额。对于介质吸收了电离辐射能量后,消耗掉的粒种数,则以G(-X)表示。如G(-H2O)表示介质每吸收100电子伏能量,分解的水分子数。
各种物质 G值的大小,常与射线的能量和种类有关。例如,用 0.4摩/升硫酸配制的10-3摩/升硫酸亚铁溶液,空气饱和后用不同的射线辐照,所得G(Fe3+)有很大的差别:铀235裂变碎片辐照时,G(Fe3+)=3.0±0.9;钋210α射线辐照(5.3兆电子伏,内源)时,G(Fe3+)=5.1±0.1;0.1兆电子伏的X射线辐照时,G(Fe3+)=14.2;用钴60γ射线、5~10兆电子伏的X射线或 1~10兆电子伏的电子束辐照时,G(Fe3+)=15.6。
参考书目
F. H. Attix, et al., ed.,Radiation Dosimetry.Vol. 2,2nd ed., Academic Press, New York, 1966.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仲灵瑾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G值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仲灵瑾;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34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