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辣椒


药材名称:辣椒

名称出处:《全国中草药汇编》

概况

异名:辣茄(《纲目拾遗》)、辣子、辣角、牛角椒、红海椒、海椒、番椒、大椒、辣虎(《全国中草药汇编》)。

基源:为茄科辣椒属植物辣椒及其变种朝天椒、簇生椒的果实。

原植物:辣椒Capsicum annuum L.[C.frutescens L.var.longum Bai ley)及朝天椒Capsicum annuum L.var.conoides(Mill.)Irish和簇生椒Capsicum annuum L.var.fasciculatum(sturt.)Irish

历史:本品始见于《纲目拾遗》称为辣茄。引《药检》记:“苗叶似茄叶而小,茎高尺许;至夏乃花,白花五出,倒垂如茄花,结实青色。其实有如柿形、秤锤形,有小如豆者,有大如橘者、有抑者如顶者、有倒垂叶下者,种类不一。入药惟取细长如 ,又如人指者。”《植物名实图考》蔬类辣椒条引《遵义府志》:“番椒通呼海椒,一名辣角,每食不离。”今川、贵、云民间仍通称海椒,与湘人均确定于每食不离。

形态:一年生或有限多年生;高40~80cm;茎分枝稍之字形折曲。叶互生,枝顶端节不伸长而成双生或簇生状,矩圆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4~13cm,宽1.5~4cm,顶端渐尖,基部狭楔形;叶柄长4~7cm。花单生,俯垂;花萼杯状,不显著5齿;花冠白色,裂片卵形;花药灰紫色。果梗较粗壮,俯垂;果实长指状,顶端渐尖且常弯曲,未成熟时绿色,成熟成红色、橙色或紫红色,味辣。种子扁肾形,长3~5mm,淡黄颜色。花果期5~11月。(图见《我国高等植物图鉴》.第3卷717页.图5388)

生境与分布:本种原来的分布区在墨西哥到哥仑比亚;现在世界各国普遍栽培,我国已有数百年栽培历史。由于长期人工栽培、培育育种、品种繁多,通常药用的变种还有朝天椒和簇生椒。

朝天椒与辣椒的区别在于植物体多二歧分枝。叶长4~7cm,卵形。花常单生于二分叉间,花梗直立,花稍俯垂,花冠白色或带紫色。果梗及果实均直立,果实圆锥状或长圆形,长2.5~3.7cm,成熟后红色或紫色,味极辣。我国南北均有栽培。

簇生椒与辣椒和朝天椒的区别在于植株体可达1m。叶卵状披针形,叶柄细长。花在枝下部常单生,在枝顶端由于节间极短缩而数朵花(可达8~10朵和数个叶一起呈簇生状),花梗细瘦,直立或斜升,花稍俯垂。果梗粗壮,直立,果实指状或圆锥状,长4~10cm,微弓曲,在梗上直立生,成熟后成红色,味很辣。我国南北各地均有栽培。

生药

采集:7~10月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或鲜用。

鉴别:干燥成熟的果实,带有宿萼及果柄。果皮带革质,干缩而薄,外表面鲜红色或红棕色,有光泽。内部空,由中隔分隔成2~3室,中轴胎座,每室有多数黄颜色的种子。种子扁平,呈肾形或圆形,直径达5mm。气特殊,具催嚏性。味辛辣如灼。

化学性质

果实含辣椒素(Capsaicin)(1)、二氢辣椒素(Dihydrocapsaicin)、降二氢辣椒素(Nordihydrocapsaicin)、高辣椒素(Homocapsaicin)、高二氢辣椒素(Homodihydrocapsaicin)[1,2]、隐黄素(Cryptoxanthin)[3]、辣椒红素(Capsanthin)、胡萝卜素(Carotene)、维生素C、柠檬酸、酒石酸、苹果酸[4]。种子中含辣椒甙、辣椒新甙[5]、龙葵碱(Solanine)、龙葵胺(Solanidine)、澳洲茄边碱(Solamargine)、澳洲茄胺(Solasodine)、澳洲茄碱(Solasonine)[6]。

参考文献

[1] J Chem Soc 1969;(4):442。[2] Agri Biol Chem 1970;34:248。[3] CA 1951;45:1302。[4] 日本药典.第6版.1955:661。[5] Chem Ber 1975;108:265。[6] CA 1966;65:3665h。

药理

①对中枢神经作用 辣椒素(capsaicin)200μg/200μl给猫侧脑室注射,可使热敏神经原有升高放电频率作用,而使冷敏神经原有减低放电频率的作用,表明辣椒素是经调控神经原的活动而调节体温的[1]。辣椒素50mg/kg dc,连续5d,对豚鼠由热、化学伤害性疼痛有镇痛作用,而对压、冷伤害性疼痛无镇痛作用[2]。辣椒素具长效镇痛作用,50mg/kg dc,对芥子油 大鼠耳的敏感性可以逐渐恢复,但对生姜酮(zingerone) 眼的敏感性60d也未能恢复[3]。 ②强心 辣椒素1.6×10-9M浓度,可使离体豚鼠心房收缩加强,在使用普鲁萘尔或利血平后,辣椒素仍有加强收缩作用[4]。 ③抗菌 辣椒素1∶10,000浓度,体外试验对腊杆菌、枯草杆菌有抑制作用[5]。 ④杀臭虫 辣椒10%煎剂或水浸剂,2.5%及5%醇浸液,将臭虫浸入液内30s,均有杀臭虫作用[6]。

参考文献

[1] 我国医科大学学报 1991;20(2):92。[2] CA 1981;95:74558w。[3] CA 1977;87:177744t。[4] J Pharm Pharmacol 1969;21(9):622。[5] CA 1968;69:104148v。[6] 中华医学杂志 1953;39(9):676。

药性

性味:辛,热。 ①《 》:“味甚辣。” ②姚可成《食物本草》:“味辛,温。” ③《食物宜忌》:“辛、苦,大热。” ④《全国中草药汇编》:“辛,热。”

归经:《纲目拾遗》:“入心、脾二经。”

功效:温中,散寒,开胃,消食。

主治:寒滞腹痛,呕吐,泻痢,冻疮,疥癣。 ①姚可成《食物本草》:“消宿食,解结气,开胃口,辟邪恶,杀腥气诸毒。” ②《百草镜》:“洗冻瘃,浴冷疥,泻大肠经寒澼。” ③《药性考》:“温中散寒,除风发汗,去冷癖,行痰逐湿。” ④《食物宜忌》:“治呕逆,疗噎膈,止泻痢,祛脚气。” ⑤《药检》:“能祛风行血,散寒解郁,导滞,止澼泻,擦癣。” ⑥《全国中草药汇编》:“胃寒疼痛,胃肠胀气,消化不良。外用治冻疮,风湿痛,腰肌痛。”

用法用量:内服:3~9g,或入丸散,0.9~2.4g。外用:煎水熏洗或捣敷。

使用注意:阴虚火旺及患咳嗽、目疾者忌服。 ①《药性考》:“多食眩旋,动火故也。久食发痔,令人齿痛咽肿。” ②《全国中草药汇编》:“对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急性胃炎,肺结核以及痔疮患者忌用。”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①《青岛中草药手册》:“治消化不良:辣椒3g,陈皮6g,冰糖适量研末,葡萄酒送服。” ②关节止痛膏(《我国药物大全》)治关节痛、肌肉痛、神经痛、风湿痛:辣椒、樟脑、冬青油、橡皮膏剂,每张7×10cm,贴于患处或穴位。 ③冰椒油(新中医 1984;(6))治发际疮疖:煎去红辣椒柄蒂,除清籽穰,椒尖向下,纳入等量冰片,白矾、黄蜡粗粉,余1/5~1/3空隙,灌入适量麻油,镊夹辣椒中部,点燃椒尖,徐徐滴油于干净容器内,立即使用,或冷凝密封备用,用干净毛笔或棉签蘸热油(凝固时须加热到溶化)涂点疖肿,每日1~2次。

单方应用:①《医宗汇编》:“治痢疾水泻:辣茄1个,为丸,清晨热豆腐皮裹,吞下。” ②《纲目拾遗》:“治冻瘃:剥辣茄皮,贴上。” ③《百草镜》:“治毒蛇伤:辣茄生嚼11~12枚,即消肿定痛,伤处起小泡,出黄水而愈。食此味反甘而不辣。或嚼烂敷伤口,亦消肿定痛。” ④《食物中药与便方》:“预防冻伤:风雪寒冷中行军或长途旅行,可用20%辣椒油膏(辣椒细粉2份,凡士林8份,搅匀即得)搽于冻伤好发部位,如耳轮、手背、足跟等处。” ⑤《食物中药与便方》:“冶秃发:辣椒酒频频搽擦于秃发部位,1日数次,有促进毛发再生之功。” ⑥《福建药物志》:“治疟疾:辣椒嫩叶捣烂,于症疾发作前2小时外敷双侧列缺、涌泉穴。” ⑦《简明家庭中医百科全书》:“治腰腿酸痛:辣椒局部擦搓。” ⑧新中医1977;(1):“治狐臭:辣椒2~3只,2%~2.5%碘酊10ml。将辣椒切成小段放入瓶内,加入碘酊,密封摇荡,将棉球饱蘸药液充分涂擦腋窝,每天1~3次。” ⑨医药动态1991;(1):“治复发性单纯疱疹:从辣椒素中提炼出1种乳剂外用,可以减轻难以消除的皮肤痛。”

食疗:①《青岛中草药手册》:“治哮喘:辣椒9g,七叶一枝花6g,水煎煮蛋食。” ②《福建药物志》:“治月内风:辣椒根30~60g,炖鸡食。”

医药家论述

赵学敏《纲目拾遗》:“辣茄性热而散,亦能祛水湿。有小童暑月食冷水,卧阴地,至秋疟发,百药罔效,延至初冬,偶食辣酱,颇适口,每食需此,又用以煎粥食,未几,疟自愈。良由胸膈积水,变为冷痰,得辛以散之,故如汤沃雪耳。”

参考文章

如何防治辣椒黄萎病?蔬菜园艺

如何防治辣椒青枯病?蔬菜园艺

干辣椒治鱼病水产/渔业

如何防治辣椒疮痂病?蔬菜园艺

如何防治辣椒枯萎病?蔬菜园艺

如何防治辣椒苗期猝倒病?蔬菜园艺

如何防治辣椒脐腐病?蔬菜园艺

辣椒套种玉米好处多粮食作物

辣椒玉米套种效益好粮食作物

干辣椒熏烟要防鸡瘟鸡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子瑜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辣椒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子瑜;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34815.html

赞一下 ()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