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安息香


药材名称:安息香

名称出处:《唐本草》

概况

基源:为安息香科安息香属植物安息香树或越南安息香树的树脂。安息香属全世界约80种;我国约30种,约10种入药。

原植物:安息香Siyrax benzoin Dryander或越南安息香Styrax tonkinensis(Pierre)Craib ex Hartw

历史:安息香始载于《唐本草》,据苏恭谓:“安息香出西戎,状如松脂,黄黑色。为块,新者亦柔韧。”李时珍谓:“此香辟恶,安息诸邪,故名”

形态:乔木,高10~20m,树皮棕绿色,嫩枝被棕色星状毛。叶互生,长卵形,长达11cm,宽达4.5cm,叶缘具不规则齿牙,上面稍有光泽,下面密被白色短星状毛;叶柄长约1cm。总状或圆锥花序腋生及顶生,被毡毛;苞片小,早落;花萼短钟形,5浅齿;花冠5深裂,裂片披针形,长约为萼筒的3倍;花萼及花瓣外面被银白色丝状毛,内面棕红色;雄蕊8~10,花药线形,2室;子房上位,卵形,密被白色茸毛,下部2~3室,上部单室,花柱细长,棕红色。果实扁球形,长约2cm,灰棕色。种子坚果状,红棕色,具6浅色纵纹。(图见《中药大辞典》.上册.955页.1916条图)

生境与分布:分布于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和爪哇。我国广西、云南东南部亦有发现。

越南安息香与安息香不同之处为叶上面被稀星状毛,下面被粉绿色星状毛,脉上有黄颜色毛。花多枚组成顶生及腋生的窄圆锥花序,花盛开时长15~18cm,被黄颜色星状毛;花较小,花柄亦较短,长仅2.5mm;花萼钟形,顶部具5~6阔齿,花冠裂片卵状披针形;雄蕊10,粗而被密毛;子房被长毛。蒴果卵形,被灰白色星状毛,顶端有细小的喙,茎部有宿存花萼,成熟时三裂。在我国广西、云南有栽培。越南、 及泰国有分布。

生药

栽培:安息香树适宜于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不耐严寒,忌水涝。宜于土层深厚、土质肥沃疏松,排水良好、微酸性的砂质壤土栽种。用种子繁殖,育苗移栽。一般在秋末冬初,采收高产树的成熟果实,取出种子,随采随播;或有湿砂贮藏至次年春季播种。播前用0.1% 溶液浸种2小时,取出洗净晾干后播种;或用湿砂露天催芽处理后播种。按行株距20×10cm开浅沟点播,每亩用种量5kg。播后用肥土覆盖,盖草、浇水。出苗时将盖草拨于行间,注意清除杂草,结合松土追施氮肥,越冬前需用堆肥覆盖保墒。苗高50~100cm时出圃移栽,于春季定植,按行株距各4m穴栽,穴深45cm左右。幼林期注意中耕除草与肥、水管理,连续抚育2~3年,直至郁闭成林。以后,每年结合中耕除草进行厩肥、堆肥或饼肥的追施。主要虫害有木蠹虫,可用90%的 稀释1000倍液灌虫孔,再封泥塞洞,毒杀幼虫。

采集:夏、秋季选择生长5~10年的树木,在距地面40cm处,用利刀在树干四周割三角形伤口多处,经1周后,伤口处开始流出黄颜色液汁,将此液状物除去后,渐流出白色香树脂,待其稍干采收。此后隔一定时期在伤口以上4cm处,再割新伤口,如法采集。最先流出的番树脂品质较佳。安息香树产于印度尼西亚;越南安息香产于越南、泰国。

鉴别:安息香呈球形颗粒压结成的团块,大小不等,外面红棕色至灰棕色,嵌有黄白色及灰白色不透明的杏仁样颗粒,表面粗糙,不平坦。常温下质坚脆,加热即软化。气芳香,味微辛。

越南安息香呈微扁圆形的泪滴状物或团块,泪滴状物直径1~数crn,厚约1cm,外表面黄棕色或污棕色,内面乳白色。常温下质坚脆,加热则软化。气味与上种相似。

均以灰褐色、油性大、中央有黄白色颗粒而无杂质者为佳。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化学性质

苏门答腊安息香中含树脂约90%,其主要成分为:苏门树脂酸(Sumaresinolic acid)和桂皮酸松柏醇酯(Coniferyl cinnamate,Lubanyl cinnamate).还含有桂皮酸苯丙酯(Phenylpropyl cinnamate),香荚兰醛和少量的桂皮酸桂皮醇酯(Cinnamyl cinnamate)即苏合香素(Styracin)、苏合香烯(Stvrene)、苯甲醛(Benzaldehyde)、苯甲酸(Benzoic acid)、桂皮酸((innamic acid)。树脂所含总苯甲酸为10%~20%,总桂皮酸为10%~30%。本品的干燥乙醇浸出物含总香脂酸(Balsamic acid)26%~35%,其中大部分为桂皮酸[1,2]。

越南安息香中含树脂70%~80%,其主要成分为:泰国树脂酸(Siaresinolic acid)和苯甲酸松柏醇酯(Coniferylbenzoate,Lubanyl benzoate)。还含苯甲酸11.7%,苯甲酸桂皮醇酯2.3%。和香荚兰醛0.3%,但不含桂皮酸。本品的干燥乙醇浸出物含总香酯酸约39%,其中绝大部分为苯甲酸[1,2]。

参考文献

[1] 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916。[2] 中草药学.中册.江苏人民出版社,1976:816。

药理

本品为 性祛痰药,置于热水中吸其蒸气,能直接 呼吸道粘膜而增加其分泌,可用于支气管炎以促进痰液排出。吸入时应避免蒸气的浓度过高而 眼、鼻、喉等。一般用其复方酊剂。

参考文献

药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65:189。

药性

性味:辛、苦,温。 ①《唐本草》:“辛、苦,平。” ②《本经逢原》:“辛、苦、微甘,平。” ③《玉楸药解》:“辛、苦,温。”

归经:入心、肝、脾经。 ①《本草经疏》:“入手少阴心经。” ②《玉楸药解》:“入手太阴肺、足厥阴肝经。” ③《本草便读》:“入心、脾二经。”

功效:开窍,辟秽,行气血。

主治:卒中暴厥,心腹疼痛,产后血晕,小儿惊痫,风痹腰痛。 ①《唐本草》:“主心腹恶气。” ②《海药本草》:“主男子遗精,暖肾,辟恶气。” ③《日华子本草》:“治血邪,霍乱,风痛,女人血噤并产后血运。” ④《纲目》:“治中恶,劳瘵。” ⑤《东医宝鉴》:“辟瘟疫。” ⑥《本草述》:“治中风,风痹,风痫,鹤膝风,腰痛,耳聋。” ⑦《本经逢原》:“止卒然心痛,呕逆。” ⑧《本草从新》:“宣行气血。研服行血下气,安神。” ⑨《本草便读》:“治卒中暴厥,心腹诸痛。” ⑩《中药材手册》:“治小儿惊痫。” ⑾《中药临床应用》:“芳香开窍,有兴奋中枢作用,并能行气血和祛痰。治中风不省 ,心腹疼痛。”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0.3~1.5g;或入丸、散。外用:烧烟熏。

使用注意:阴虚火旺者慎服。 《本经逢原》:“凡气虚少食,阴虚多火者禁用。”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①安息香丸(《全幼心鉴》)治小儿肚痛,曲脚而啼:安息香酒蒸成膏,沉香、木香、丁香、藿香、八角茴香各9g,香附子、缩砂仁、炙甘草各15g,研末;以膏和炼蜜丸,芡子大,每服3g,紫苏汤送下。 ②《本草汇言》:“治寒湿冷气,中霍乱阴证者:安息香(研末)、人参、制附子各6g。水煎服。” ③《方脉正宗》:“治大人小儿卒中风,恶气:安息香3g,鬼臼6g,犀角2.4g,牛黄1.5g,丹砂、乳香、雄黄各3.6g。研极细末,石菖蒲、生姜各3g,泡汤调服1.5g。”

单方应用:①《本草汇言》:“治女人产后血晕,血胀,口噤垂死者:安息香3g,五灵脂(水飞净末)15g。共和匀,每服3g,炒姜汤调下。” ②《世医得效方》:“治卒然心痛,或经年频发:安息香研末,沸汤服1.5g。” ③《圣惠方》:“治历节风痛:精猪肉120g,切片,裹安息香60g,以瓶盛灰,大火上盖一铜板片隔之,安息香于上烧之,以瓶口对痛处熏之,勿使透气。”

参考文章

含有安息香的处方(一)中医中药

含有安息香的处方(二)中医中药

含有安息香的处方(三)中医中药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飞雨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安息香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飞雨;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34805.html

赞一下 ()

精彩相关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