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Wula’er Shanmai
[外文]:Uralskiy Khrebet
亚洲和欧洲分界线。位于苏联俄罗斯平原与西西伯利亚平原之间。 北起北冰洋喀拉海的拜达拉塔湾沿岸,南至奥尔斯克附近,大致呈南北走向,蜿蜒达2000公里。宽 40~150公里。原为寒武纪末已存在于欧洲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之间的乌拉尔海,堆积有厚达几千米的古生代沉积物。海西运动时,欧洲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相向移动,被挤压褶皱成山。之后,受多次构造运动影响,发生断裂,岩浆不断侵入,构造复杂。主要由火成岩组成,还有变质岩、沉积岩等。经长期风化、削蚀、顶部已夷平,有若干个古老平坦面,山峰多呈 或穹状,以低山和中山为主,一般海拔在500~1200米。较高峰纳罗达峰海拔1895米。山脉西坡较缓,逐渐过渡到俄罗斯平原;东坡较陡,呈阶梯状向西西伯利亚平原陡降。山系为伯朝拉河、 伏尔加河、 乌拉尔河同鄂华河流域的分水岭。属山地型大陆性气候。大陆度由西向东和自北向南逐渐增强。西坡的气温、降水量均高于同违度的东坡。自然带的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变化明显,随高度自下而上主要存在着草原带、森林带和童秃山峰等 3个自然地带。草原带主要分布在南乌拉尔,尤以其东坡和山前准平原分布最广,一般西坡以山地泰加暗针叶林为主,东坡以山地泰加亮针叶林居多。北部在海拔400~500米以上、南部在 1200~1250米以上为童秃山峰带。 乌拉尔山脉是由几列呈南北走向的平行山脉所组成的庞大山系,依地形等自然特点,整个山系自北而南分为极地、亚极地、北、中、南等五段。极地乌拉尔一般海拔600~800米,宽达20~30公里;锐利山峰中夹杂有密集的 状山顶,其中帕伊耶尔山较高,海拔1499米。受第四纪冰川作用影响,冰斗、悬谷、槽谷等冰川地貌普遍;北纬64°以北,尤其是较湿润的西坡有现代冰川,计 143条,总面积 25万平方公里。亚极地乌拉尔宽约80~100公里,南北绵延150公里,山势较高,除纳罗达峰外,卡尔宾斯基山海拔达1878米,一些小山岭被深切成许多河谷、垅岗,岭顶多缺口。北乌拉尔由一系列海拔1000~1200米的南北向平行山岭和纵谷组成,山峰密集,最上部有剧烈切割地形,较高点捷尔波斯伊兹山海拔1617米。中乌拉尔已呈准平原,山势较低矮、平缓,较高点伊舍里姆山海拔1331米,较低处仅 350米;结晶岩组成的山岭孤立;在石灰岩地区,发育岩溶地貌,盲谷、溶洞、喀斯特成因湖泊遍布。南乌拉尔东西最宽达 150公里,山势北高南低,由东北—西南向和南北向古老变质岩组成的山脉,被深切成许多纵向与横向的垅岗、河谷,较高点亚曼套山海拔1640米。
山区蕴藏有丰富的铁、铜、锌、铝土、镍、钒、铬、金、石棉、钾盐、煤、石油、天然气以及各类宝石等矿藏。森林、水力资源也很丰富。早年曾用木炭炼铁,20世纪30年代开始建立大型钢铁、有色冶金及重型机械工业企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更发挥其处于东、西两大经济地带交界的中央部位的优势,成为苏联开发东部地区的前沿基地。主要工业中心和城市有斯维尔德洛夫斯克、车里雅宾斯克、彼尔姆、乌法、伊热夫斯克、奥连布尔格、下塔吉尔、马格尼托格尔斯克和库尔甘等。近年来还建立有伯朝拉-伊雷奇、维西姆、 巴姆克里以及南乌拉尔东坡伊利明等较著名的自然保护区。(见彩图)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华晖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乌拉尔山脉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华晖;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34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