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Neimenggu Zizhiqu
[外文]:Nei Mongol Zizhiqu
位于我国北部边疆地区。简称内蒙古。介于北纬37°24′~53°23′,东经97°12′~126°04′。自治区东邻黑、吉、辽3省,西与甘、宁接壤,南靠冀、晋、陕3省,北部和东北部分别与蒙古、俄罗斯交界,国境线长4200多公里。自治区境最宽处1700多公里,长达4000多公里。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1/8,居第3位。1990年人口2145.6798万。辖8盟、4地级市、13县级市、17县、51旗、3自治旗。首府呼和浩特市。
自然条件地质与地貌主要属两大构造体系:南部属中朝准地台,北部属内蒙古—大兴安岭褶皱系。二者大体以位于中朝准地台北缘的内蒙古地轴为界。内蒙古地轴主要由太古代的结晶岩、变质岩和花岗片麻岩组成,经历多次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形成东西横亘的阴山山脉。地轴以南主要属鄂尔多斯台拗,为一长期沉陷区,主要沉陷时期在中生代;其西部边缘在中生代发生褶皱,形成贺兰山和桌子山。内蒙古地轴以北主要属内蒙古—大兴安岭褶皱系,以华力西运动为主要旋回,燕山运动使褶皱系再一次受到改造,形成东北—西南走向的大兴安岭,区内主要出露晚古生代地层,一般未变质或变质轻微。自治区东北部的呼伦盆地和额尔古纳河流域,则属额尔古纳褶皱系,其发育过程与内蒙古—大兴安岭褶皱系一致。
上述构造带互相交接复合,组成内蒙古的弧形高原骨架。多次的地壳变动及侵蚀夷平演化,对区境矿产资源的生成,大体形成3个重要阶段:
(1)古生代前期的热液变质金属成矿期。主要有铁、铬、锰、铜、铅、锌、银、黄金等。其中白云鄂博的铁矿、稀土,白乃庙的铜矿,梧桐花的铅、锌,乌盟小南山的镍,呼盟额仁陶勒盖的银,乌奴格土的铜、钼,东乌珠穆沁旗的锰矿等均居全国重要地位。
(2)古生代到中生代的成煤、成油期。如乌海、石拐、准格尔、胜利、白彦花、霍林河、伊敏、大雁等煤矿带,已探明的储量居全国第2位;石油有鄂尔多斯、二连浩特、锡林浩特等成油带。
(3)新生代盐类成矿期。如雅布赖、吉兰泰(见吉兰泰盐池)、和同察干诺尔、二连池、额吉诺尔、白音淖尔等地的天然碱、食盐、元明粉、芒硝、石膏等储量极为丰富。与此同时地壳也经历了古生代末期、白垩纪末期及新生代的多次夷平过程,喜马拉雅运动使地体再度抬升,造成自治区地势较高,平均海拔千米左右、地表起伏平缓而开阔的内蒙古高原上。地体呈显著带状相嵌结构:中部由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龙首山等山脉组成脊梁;其北即为内蒙古高平原;东南是嫩江右岸及西辽河平原;南部为河套—土默特平原(见河套平原);西南一隅则为鄂尔多斯高原。
内蒙古高原因高原面开阔坦荡,故又称内蒙古高平原。海拔600~1400米,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坦荡缓穹的岗阜与宽广的塔拉(蒙古语平地、盆地之称)相间,构成呈 幅的辽阔草原景观。
内蒙古东部地区是我国火山集中分布的地区之一。大致可分5群:
(1)大兴安岭中段火山群,分布在绰尔河与哈拉哈河之间的熔岩台地上,有46座上更新世的火山锥。
(2)阿巴嘎火山群,分布在锡林郭勒盟中部熔岩台地上,有206座上新世末至更新世初的火山锥。 ③达来诺尔火山群,在达来诺尔以北的熔岩台地上,有102座从上新世至下更新世间歇喷发形成的火山锥。
(4)乌兰哈达火山群,分布在集二铁路两侧,有9座从中更新世至全新世喷发形成的火山锥。
(5)岱海火山群,在岱海附近有10座上新世至中更新世喷发形成的火山锥。
气候内蒙古地处中温带的大陆内部,地貌上为平均高度千米以上的高原,因而水热条件均较同纬度的东部地区为差,西部热量虽多,但降水稀少,干旱是农牧业的主要限制因素。全区气温表现出自大兴安岭向东南和西南递增的规律。低温区分布于大兴安岭中山地带,年均温低于-5~-3℃,是我国最冷地区之一,由此向东南随地势和纬度的降低,气温渐升,大兴安岭以西气温明显递增,由呼伦贝尔高原的-1~1℃至阿拉善盟的8~9℃。冬季以大兴安岭地区最为寒长,自9月下旬入冬,翌年5月上旬回春。西辽河平原、河套平原、鄂尔多斯及阿拉善地区冬季较短,约自10月下旬入冬,翌年3月末4月初回春。其他各地冬季最短的也在半年以上。夏季温凉短促,部分地区无夏季。7月均温全区变化在16~26℃,自东北向西南递增。热量在时空分布上的不平衡极为显著,给牧草返青、作物生长及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均带来一种不稳的摆动幅度。
内蒙古地处季风环流过渡带,降水分布自东南向西北递减。大兴安岭山地和西辽河流域的南部山区,年降水量450毫米以上,山脊地带超过500毫米。由此向西北内陆地区,降水量渐减。内蒙古高原东部地带,阴山与丘陵地区的多伦、化德、集宁一带以及土默特川平原和鄂尔多斯东部,多为350~450毫米,内蒙古西部少于250毫米,阿拉善地区不到100毫米。各地夏季降水占全年60%以上。水热不平衡的特征对生产则利弊兼有。利为雨热同期,有效降水多,积温有效性高,是在区内脆弱的生态系统中得以发展农牧业的保证因素,其弊是有干旱和风害。
水文内蒙古河川径流总量约 400亿立方米(黄河过境水除外)。外流河系有黄河、永定河、滦河、西辽河、嫩江、额尔古纳河,流域面积约占总面积的3/5。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阴山至贺兰山一带弧形山地的东南外侧带。内流区河系有乌拉盖尔河、昌都河、塔布河、艾不盖河、黄旗海河系、岱海河系等。多数是无尾或径流消失在封闭的盆地或洼地中潴流成湖沼。高原上湖泊群众多,全区约有千余湖泊,湖面大于50平方公里的有10个,以呼伦湖、贝尔湖、达来诺尔、岱海、乌梁素海较大,亦为内蒙古著名渔场。湖水面积约4000平方公里,蓄水量约240亿立方米。地下水总量230多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为640多亿立方米,约占全国的1.5%,水资源82%在东部,西部地区缺水。
土壤与动植物区内生物地带性分异显著,呈东北向西南依次分布。大兴安岭北部有灰色森林土。土壤有机质含量达7~13%,土质肥沃。植被以兴安落叶松为主,其次有蒙古栎和桦木林,覆盖率达70%以上。动物以马鹿、驼鹿、驯鹿、獐、狍、雪兔、熊、野猪、松鸡、黑琴鸡等林栖型动物为主。黑钙土、森林草原主要分布于大兴安岭的两侧。植被以羊草、艾菊、贝加尔针茅为主,有岛状桦、杨林和栎林散布其间,在沙地上还有樟子松林分布,草原覆盖度40~70%。野生动物以黄羊、狼、狐、旱獭、兔猕、灰鹤、沙鸡等为主。栗钙土、典型草原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以西至集二线以东和鄂尔多斯的东部广大的高原地带。植被以大针茅、羊草、克氏针茅为主,覆盖度由60~30%向西递减。动物有黄羊、鼢鼠、巴氏田鼠、沙鸡、雀鹰、蒙古兔等。棕钙土、荒漠草原分布在鄂尔多斯东部及乌盟、巴盟的高原地区。土质普遍沙化、砾化。植被以小针茅、藏锦鸡儿为主,覆盖度15~30%,动物以沙鼠、仓鼠、跳鼠、沙狐为主。漠钙土、荒漠广布于阿拉善高原,土壤砾化、砂化严重,灰白色钙积层厚达80~100厘米,植被以琐琐、砂枣、柽柳、白刺、红砂、珍珠为主,在额济纳河两岸有大片天然胡杨林。动物以沙狐、沙鼠、跳鼠为主,双峰野驼、野驴为荒漠的珍稀动物。
自然地理区在我国综合自然区划中,自治区所辖分属于4个自然地理区。分别为西辽河流域干草原区;内蒙古高原干草原荒漠草原区;鄂尔多斯高原干草原荒漠草原区和阿拉善高原温带荒漠区。它们分属于我国西北干旱区的内蒙古温带草原地区(前三者)和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后者)。前一地区宜充分开发利用土地草场和矿产资源,控制和改造干旱、盐碱、风沙等不利自然条件。后一地区自然条件严酷,宜以牧为主,加强自然保护和逐步改造。
发展简史商代内蒙古地区属鬼方、土方,公元前6世纪~公元1世纪,境内有匈奴和东胡驻牧。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公元220),匈奴与中原争战迭起,后南匈奴臣属于汉。在内蒙古地区曾设五原郡(秦汉称九原郡),朔方郡、西河郡、云中郡、定襄郡、上谷郡、辽西郡等。北魏末年,突厥族鼎盛时期 西达里海,东至太平洋沿岸。突厥 与隋、唐多次争战。唐将云中郡改云中都护府,定襄郡改胜州,西河郡改丰州,又新设麟州、夏州、新肯州等,同时新建东受降城(今托克托县境内)、中受降城(今包头附近)、西受降城(今五加河附近)。
公元 7世纪,在额尔古纳河流域出现了蒙兀室韦部落,“蒙古”即“蒙兀”的谐音。后该部族由孛儿帖赤那带领,西迁到大肯特山(今蒙古境内)一带游牧,历代繁衍生息,出现了蔑儿乞、克烈、乃蛮、塔塔儿、斡尔刺、乞颜、扎答兰等部,散布在广阔的北方草原。1206年铁木真统一各部,建立蒙古汗国,并被拥戴为大汗──成吉思汗,我国北方草原统归蒙古汗国管辖。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将蒙兀、萌古、盲骨、漠葛、朦骨等谐音字规范化,用“蒙古”二字定为民族及地域名称。清康熙三年(1664)清 又以戈壁大漠为界,将漠北地区划为“外蒙古”,漠南地区划为“内蒙古”,分属“内蒙古”及察哈尔、山西。1928年分置热河、察哈尔、绥远、宁夏等省。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帝占领内蒙古,在东北部地区搞所谓独立自治,在西部地区拼凑“蒙古高原自治”傀儡 。
1938年建立了大青山抗日革命根据地,1945年解放了现今锡林郭勒、察哈尔、昭乌达、呼伦贝尔盟等地区。1947年5月1日在乌兰浩特宣告成立内蒙古自治区人民 。初期仅辖有呼伦贝尔、纳文慕仁、兴安、锡林郭勒、察哈尔5盟,35旗县市,面积约54万平方公里。后经多次政区调整,形成现今范围。自治区首府于1949年由乌兰浩特迁至张家口,又于1952年迁至呼和浩特。
人文概况人口与民族自治区有蒙古、汉、满、回、达斡尔、 、鄂温克、鄂伦春等10多个民族。共有 2145.6798万余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4.33‰。少数民族自然增长率大于汉族,但汉族人口的机械增长却大于自然增长。自治区人口平均密度每平方公里18人,各地区人口密度与民族构成极不平衡。广大高平原地区约1~2人/平方公里,而呼—包三角地带及后套陕坝地区、赤峰、通辽、海拉尔等工农业中心,平均100~150人/平方公里。农业劳力人均负担耕地3公顷以上,牧业劳力人均负担百头(只)以上牧畜。
城镇人口的比例,随工业生产的发展而逐年增加。1947年农林牧区人口占87.82%,城镇人口仅占12.18%,1990年城镇人口升至 36.12%。城镇人口主要集中在包头、呼和浩特、集宁、海拉尔、牙克石、赤峰、乌海及通辽等市。
区内各民族除汉族外,以蒙古族最多,约285.5万多人,占全区人口的14.07%,4/5聚居东部的4盟1市,文化水平较高,多数人蒙古、汉语皆通。次为西部3盟的广大牧区及半农半牧区,多从事畜牧业。中部土默特农区的蒙古族多从事种植业,生活习俗近似山西,多讲汉语。牧民多习居天幕式蒙古包,以肉、奶为主食,喜饮奶茶。
满族约占全区人口的1.45%,主要分布在赤峰市和呼和浩特、包头等地,多从事农业和工商业,一般通用汉语。 占全区人数的0.87%,多居住在呼包一带的城镇及工矿区,主要从事工商饮食服务业,通用汉语。达斡尔族占全区人口的0.32%,绝大多数聚居在呼盟的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余者分散在海拉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以及布特哈旗等地,多从事种植业和畜牧业,民俗极似蒙古族。
经济概况内蒙古自治区贯彻“林牧为主、多种经营”的经济建设方针,综合开发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20世纪50年代以来已初步建成钢铁、畜牧、林业生产三大基地。粮食、油料、原煤、木材、钢材等主要产品均有较大幅度增长。
农业1990年内蒙古自治区农业总产值156.9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37.68%;其中种植业占56.70%,牧业29.57%,林业3.95%,副业9.14%,渔业0.64%。
全区耕地472.24万公顷,人均耕地数为全国平均值的两倍。90%的耕地分布在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一线东部和南部丘陵平原。以旱作一年一熟制为主。
(1)1990年粮食产量 973万吨。主要粮食作物有春小麦、莜麦、玉米、糜黍、谷子、马铃薯等。
(2)经济作物以甜菜和油料为主,甜菜是内蒙古的优势作物,块根含糖量高达17%以上,1990年产量236.4万吨,仅次于黑龙江省,居全国第2位。油料作物以胡麻、油菜、向日葵及油用 为主。自治区还是全国较大的 人工栽培基地。
(3)天然草场近0.9亿公顷,占全国天然草场的1/4,主要分布于牧区。牧草种类丰富,适口性好的禾本科和豆科优良饲草约占1/3以上,天然草场有效面积约0.7亿公顷,适宜载畜量约9000多万只羊。全区牲畜(包括猪)多年波动在3600~4000万头(只),1990年底为4254.4万头(只),存栏数为50年代初期的4倍多。自治区天然草场的放牧畜牧业,经济效益高,转化率低,生产能力随季节变率而波动。畜种齐全,古老品种(如蒙古马、牛、羊、我国黑猪等)和地方优良家畜品种兼备(如三河牛、三河马、乌珠穆沁肥尾羊、白山羊、骆驼等)。牧畜数量居全国首位,牧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比重较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两倍。畜种结构中,小畜约3546.9万头只,羊占第1位,其中绵羊约2074.9万头只,山羊949万只。大牲畜中,牛385.3万头;骆驼22.3万峰,占全国的48.16%;马156.8万匹。蒙古马以耐粗饲、体强健、奔驰快而著称。内蒙古羊毛产量占全国的1/4。
(4)森林资源丰富,面积约1600万公顷,居全国第2位,林木蓄积量约9.4亿立方米,居全国第5位,多年平均年提供300万立方米木材,产材量约占全国产材量1/10。但因多年采育失调,森林覆盖率日益下降,内蒙古自治区现有森林覆被率仅为13.87%,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居第15位。
农业区根据生产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及维护生态环境的原则,自治区农业生产调整为三大区:
(1)丘陵平原农牧区。主要是大兴安岭东麓和阴山以南的丘陵平原地带。耕地面积约410万公顷,占全自治区耕地的2/3以上。平均每农业人口有耕地0.4公顷。林地面积和草场面积也较大。降水量较多,特别是嫩江、西辽河、黄河等水系的平原、河川滩地,土壤肥力高,灌溉条件好,人口稠密,具有发展以种植业为主、农牧并重、农牧林结合、多种经营的条件。自治区16个商品粮基地主要分布于此区。
(2)高原牧林区。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阴山以北以及南部鄂尔多斯的广大高原地区。有草场 0.6亿公顷,林地面积70万公顷。大部为少数民族聚居区,经营畜牧业历史悠久,是我国主要牧业基地之一。
(3)山地林牧区。主要是大兴安岭和阴山山地及其两侧地带。林地面积约960万公顷,覆盖率42.1%,草地约1533万公顷。大兴安岭北段是我国主要林材基地之一。
工业“东林西铁遍地煤”是内蒙古自治区资源与工业布局概貌。前者指自治区境内大兴安岭地区的森林工业;后者即为包头钢铁公司及四大露天煤矿。区内矿产资源丰富,煤、铁、稀土等矿产均在全国占重要地位。白云鄂博的稀土矿占全国储量的97%以上,是世界其他各国总储量的5倍;铁矿储量为全国第9位;铁矾土居全国第2位;煤炭已探明储量居全国第2位。1987年探明的特大型萤石矿,储量及远景储量共4000万吨以上。此外,自治区又发现玛瑙产地40处,已逐步开发。现已建成钢铁、森工、煤炭、电力、机械、轻工及电子等部门。1990年工业总产值259.5亿元,其中重工业占58.19%;轻工业占41.81%。主要工业产品有机械、水泥、钢铁、化肥、木材、煤炭、铝、呢绒、毛毯、地毯、乳品、糖、盐等。
(1)轻工业。以毛纺、乳制品及制糖业最发达。毛纺厂主要分布在呼和浩特、海拉尔、平庄、通辽、赤峰等地,拥有纺锭6万枚,年产毛线约5181吨,居全国前列。呢绒、毛毯、地毯产量也较多。其中包头盘金地毯、赤峰仿古和艺术壁毯均被誉为工艺珍品。伊克昭盟羊绒厂是世界规模较大的山羊绒加工企业之一。乳制品厂主要分布在呼和浩特、海拉尔、牙克石、赤峰、锡林浩特等地,其中干酪素、奶油和奶粉产量大。糖厂主要集中于西部的呼包沿线及东部的赤峰宁城一带,年产糖约18万吨,为我国北方重点产糖省(区)之一。牛、羊、猪肉类年产约35万吨,其中集宁大型肉类联合加工厂生产的各种肉类罐头,畅销欧美及阿拉伯各地。此外,皮革、毛皮、化纤、塑料、酿酒等均有较大发展。
(2)森林工业。大兴安岭林木蓄积量约 8.4亿立方米,占全国的8.8%,其生产能力约占全国的1/10林产综合加工以牙克石的联合栲胶厂为较先进,年产栲胶5000多吨,居全国之冠,亦为亚洲较大的栲胶联合企业。在甘河、图里河建有纤维板厂,年产1500多吨。
(3)电子工业。内蒙古新兴工业部门,集中于呼、包两市。生产广播电视设备、电视机、无线电通讯设备、无线电元件、电子元件、半导体器件等产品。
(4)钢铁工业。发展较快的重工业部门。始建于1957年的包头钢铁公司是我国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之一,现已形成焦炉、高炉、转炉、平炉、轧钢等完整的生产系统。地方小钢铁厂有包头东风钢厂、呼和浩特钢厂、海勃湾千里山钢厂及东部的乌兰浩特钢厂等。
(5)机械工业。发展迅速,现已形成全区第一大重工业部门。大型机械厂主要分布于呼和浩特、包头两市,主要是工业设备制造、农牧业机械制造以及交通设备制造业。中小型机械厂分布于集宁、海勃湾、乌兰浩特、海拉尔、赤峰、通辽等城镇,多为农牧业机械。
(6)矿山采掘工业。以白云鄂博钛铁矿及稀土矿,乌兰察布盟白乃庙铜矿,兴安盟孟恩套力盖的银、铅、锌矿,乌海市岱兰塔拉的铅矿,赤峰地区的梧桐花铅锌矿等较大。有色金属冶炼业中以包头的铝厂最为现代化,年产精铝2.6万吨。此外,内蒙古的金矿发展迅速,黄金生产能力和产量已跃居全国前列。
(7)能源工业。内蒙古煤炭资源非常丰富,分布遍及全区。已探明储量2170多亿吨,约占全国探明储量1/4,仅次于山西,居第2位。1990年原煤产量4800万吨,居全国第7位。已投产煤矿主要有呼盟的扎赉诺尔、大雁,赤峰的平庄,锡盟的胜利、白彦花,包头的石拐及乌达,海勃湾等。80年代内蒙古煤炭工业迅速发展。在全国重点开发建设的五大露天煤矿中,有四个位于内蒙古境内,建成后预计年产煤达 2亿吨。霍林河矿区位于哲里木盟西北角,储量129亿吨,为优质褐煤露天矿,1992年建成年产1000万吨大煤矿。伊敏河矿区在海拉尔市南70公里的伊敏河两岸地带,褐煤储量50亿吨,将建成年产1000万吨大型露天矿。元宝山矿区位于赤峰市郊。储量19.3亿吨,其中元宝山露天矿1993年达到年产500万吨的能力。准格尔矿区储量246亿多吨,煤质及开采条件均好,设计一期工程年产1500万吨。
(8)电力工业。发展迅速,1990年发电量达169.54亿度,主要有两大电力系统。西部地区由呼和浩特、包头、乌拉山等发电厂组成的呼—包电力网,供中西部地区的工农业、交通及生活电能;东部地区由通辽、赤峰、元宝山等发电厂组成的电力系统,除区内供电外,还纳入东北电网,向区外输送电力。此外,计划在黄河沿岸利用准格尔的煤炭,建设大型坑口电站。
交通运输铁路干线现有京包、包兰、集二和京通等4条,1990年货物周转量517.8亿吨公里。公路通车里程为4.038万余公里,年货运量1.97亿吨,已沟通全部旗县市和主要乡镇。全程 328.2公里的平双公路(内蒙古林西县—河北省平泉县)沟通自治区东部与东北地区及华北腹地。内河航道约 602多公里。民用航空线已辟北京—呼和浩特—锡林浩特。呼和浩特—北京—赤峰—海拉尔、北京—通辽—乌兰浩特、呼和浩特—北京—石家庄—南京—上海、呼和浩特—北京—石家庄—郑州—长沙—广州、呼和浩特—赤峰—沈阳等18条航线。
自治区与蒙古、俄罗斯交界。除满洲里、二连浩特2个我国较大陆路口岸外,1988年9月又开通了满洲里市与俄罗斯的公路运输业务。之后,额尔古纳河上的黑山头、室韦 2个对俄口岸也相继开通。1989年又开通了满洲里市与俄罗斯后贝加尔的公路客运。
参考文章
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东湖区的历史沿革专项地理
内蒙古自治区鉴定站对宁城县17个农机产品进行鉴定农业工程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库伦旗的历史沿革专项地理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的历史沿革专项地理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开鲁县的历史沿革专项地理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的历史沿革专项地理
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旗举办机械示范推广演示会农业工程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左旗的历史沿革专项地理
内蒙古自治区兴和的历史沿革专项地理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清水河县的历史沿革专项地理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智胜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内蒙古自治区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智胜;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34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