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chengshi jiaotong yunshu dili
[外文]:geography of urban transportation
研究城市交通运输的空间分布和组合规律的领域。它是交通运输地理学的一个新研究领域,从地理学角度研究城市交通,着重于从自然条件对其空间分布的影响、城市经济结构与它的紧密结合、城市间运输联系以及城市内功能区之间交通联系的要求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注重数学计量方法的运用。
城市交通根据职能可分为城市内部交通和城市对外交通。城市交通运输地理的任务为:
(1)研究不同类型城市交通体系空间分布的形成过程、特点及其发展规律;
(2)从城市本身及所在区域角度对城市运输需求进行综合分析;
(3)各种交通站、场、港和线路在城市的合理布局及其体系的形成;
(4)城市内、外交通体系在空间上的有机结合。
城市内部交通布局城市内部交通网一般由道路组成,有些位处河网地带的城市还建有市内水道网。
古代的城市内部交通是人、畜、车、轿混行,一般道路没有铺装路面。机动车辆出现后,人车分道行驶。随交通量的猛增,路面划分快慢车道,区分道路功能,形成不同网络,实现交通渠道化,并修建立体交叉桥(见彩图)高架道路和地下铁道(见彩图),形成立体交通布局。
城市内部交通的特点是:
(1)构成复杂,交通工具种类多,人流和车流的速度差别很大;
(2)多方向,产生于城市各个地点的交通流错综复杂,汇集于城市道路上,并形成许多交叉点;
(3)变化大,交通的规模、路线和时间变动性很大,但各有一定的规律性。
各国城市道路网的格局形成了多种类型。我国古代一般多采用棋盘式的布局形式,这种形式是各国城市内部交通网的典型布局形式之一。此外,还有放射式、环形放射式、方格放射式(见图)、自由式等。
研究城市内部交通布局,首先要分析地形、地质、风向、日照、水文等自然条件对它的影响,因地制宜地确定交通网的格局;其次是根据城市内部交通联系,保证其主要交通流经路顺直;还要注意城市内部交通线路与对外交通站、港的紧密衔接,使城市内外交通有机结合。此外,城市交通网的安排还应结合自然景观、名胜古迹、城市建筑艺术、城市绿化等方面的要求,使之建成优美、清晰、便捷的交通网。
城市对外交通布局在汽车、火车、飞机和轮船等机动工具出现以前,城市对外交通主要依靠水运和陆路驿道。现代则广泛地利用铁路、水路、公路和航空进行城市对外的客运和货运,并利用管道进行某些货物的运输。各种对外交通运输方式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适宜的范围,需要根据城市对外联系的不同需要,建立各种方式合理分工而又互相结合的对外交通运输体系。各种对外交通的站场、港口和线路不但在城市对外联系中占据重要部位,而且同城市功能区及道路网的布局也有十分密切的关联。
城市对外交通的各种建筑物和设施一经修筑,一般很难更动,并对城市发展产生长远影响。它们为城市带来运输之便的同时,往往也会产生种种不利的影响。例如,铁路客运站初建时一般设在市区边缘,由于城市扩大将其包围在市区后,就会出现铁路对市区的分割和干扰,随城市现代化发展,多将市区车站和线路改建为高架式或地下式,形成立体布局。由于采用大型飞机而对净空范围要求不断提高,航空客运站的选址,不能不远离市区设置,但为方便旅客,还必须有便捷的交通与市区相连。在港口城市岸线分配上,在设置作业区和码头的同时,还要让出一定长度的岸线进行城市绿化,开辟为城市居民休息的场所。此外,对外交通线均承担一定的过境运输,当其达到一定规模时,为避免对市区的干扰,要逐步将铁路编组站移建在郊区,或建设绕越市区的过境公路等。
从空间组合角度分析城市对外交通,主要注意:
(1)尽量满足各种交通方式在修建和运营上的要求;
(2)保证各种交通方式互相协调、有机结合,既能发挥各种方式的特长,又能搞好联合运输;
(3)与城市内部交通紧密衔接,使对外交通运送的旅客和货物能方便、及时地集散;
(4)在新城建设和旧城改建中,将对外交通布局连同工业区、仓库区、生活居住区、商业区等的布局进行统筹规划和建设;
(5)在不断改善城市生活和工作环境的同时,为城市提供更为迅速、方便和经济的对外运输联系。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于婉莹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城市交通运输地理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于婉莹;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34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