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后生动物


[拼音]:housheng dongwu

[外文]:Metazoa

动物界除原生动物门以外的所有多细胞动物门类的总称。包括多孔动物门、腔肠动物门、扁形动物门等(见无脊椎动物)。其特征是体躯由大量形态有分化、机能有分工的细胞构成;与群体原生动物的兼有营养和生殖功能的细胞不同,其生殖细胞和营养细胞有明显的分化。

依体制形态的对称情况,后生动物可分为不对称动物(多孔动物门)、辐射对称动物(腔肠动物门、栉水母动物门、棘皮动物门;后者的对称是次生的、栉水母和某些珊瑚是左右辐射对称)和两侧对称动物(其他所有门类)。后生动物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有胚层的分化,其中多孔动物门只有内胚层和外胚层的初步分化,腔肠动物门在内外胚层间又有中胶层。自扁形动物门以后的门类都是三胚层动物。

根据体腔的有无和结构(图1)

可将后生动物分为无体腔动物,包括多孔动物门、腔肠动物门和扁形动物门;假体腔动物,包括线形动物门、腹毛动物门等(见无脊椎动物);体腔动物(Coelomata),包括环节动物以后的所有动物门类。

后生动物根据形态结构可分为4个相应的水平:

(1)实囊胚级水平,如中生动物有一些只是由一层细胞以及内部的空腔组成,另一些是由比较少数的细胞拥挤在一起形成实心的、管状的体躯或者形成一个由许多细胞以及若干层细胞所组成的板状构造。由于这些动物的细胞排列与高等动物的囊胚期的排列相似,故有人称之为实囊幼虫型动物。

(2)细胞水平,如多孔动物门由二层细胞,即外面的皮层和里面的胃层构成。身体的各种机能由或多或少独立生活的细胞如领细胞完成。

(3)组织级水平,在组织内不仅有细胞,也有非细胞形态的物质(基质、纤维等)。如腔肠动物开始分化出上皮组织(具有神经一样的传导功能)等。

(4)器官系统级水平,从扁形动物门起,动物有了不同细胞,不同组织组成的结构和机能不同的器官系统。

在后生动物中,纽虫最先具备完整的消化管,一端为口,另一端为 门。此外,消化管与循环系统分离,神经系统也比扁形动物更高等。

古生物学、形态学和胚胎学的证据表明:多细胞的后生动物来自单细胞的原生动物。在多细胞动物尚未兴起时,单细胞动物已盛极一时。单细胞动物群体与多细胞动物之间并没有绝对的鸿沟,由许多小的细胞(有时细胞数可达50000个)组成的空球状的团藻虫就是介于单细胞和多细胞之间的中间类型。

单细胞动物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进化为多细胞动物,各派意见不一。主要学说有:

(1)原肠虫学说,1874年E.海克尔首先提出多细胞动物最早的祖先是类似团藻的球形群体,这些单细胞动物在某一面内陷形成多细胞动物的祖先。因为它们和原肠胚很相似,有两胚层和原口,所以海克尔称之为原肠虫,把他的学说称之为原肠虫学说。

(2)吞噬虫学说,N.N.梅契尼科夫观察很多低等细胞动物的胚胎发育,发现了一些较低等的种类,其原肠主要不是由内陷方法,而是由内移方法形成的。他还发现某些多细胞动物主要是靠吞噬作用进行细胞内消化,很少为细胞外消化。因此,他推论最初出现的多细胞动物是进行细胞内消化,细胞外消化是后来才发展的。在类似团藻虫这样的单细胞群体中,某些细胞吞噬食物后进入群体之内形成内胚层,结果形成二胚层动物,起初为实心,后来才逐渐地形成消化腔。因此,梅契尼柯夫便把这种假想的多细胞动物的祖先叫做吞噬虫。

(3)合胞体学说,J.哈奇和E.D.汉森认为后生动物的祖先应是和多核纤毛虫相似的一种单细胞动物,这些多核纤毛虫的细胞膜分割演变为多细胞动物。这个学说认为扁形动物中无肠类是最原始的后生动物。由原始的多核纤毛虫一支进化为两侧对称的、有纤毛的、但无大小核之分的无肠类,另一支则演变成有大小核之分的高等纤毛虫(图2)。

参考书目

江静波等:《无脊椎动物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1982。

参考文章

活性污泥中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的种类研究废水治理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阿坷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后生动物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阿坷;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34220.html

赞一下 ()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