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苦木科


[拼音]:kumu ke

[外文]:Simaroubaceae

双子叶植物纲蔷薇亚纲的1科。乔木或灌木,树皮有时极苦。叶互生,稀对生,羽状复叶,稀仅一叶。花序腋生,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花小,单性异株或杂性,稀为两性,萼3~5裂,离生或合成,覆瓦状或镊合状排列,花瓣3~5(~7),多半分离,稀无,或合生成管,花盘球状或杯状,雄蕊与花瓣同数或2倍,倒2轮,花丝分离;子房上位,2~5室,每室有一(我国产的种)胚珠,稀或更多,中轴胎座,心皮常基部分离,而仅由花柱或柱头连合,柱头头状,分核果或蒴果状,或翅果状,种子常单一,具胚乳或否,胚直或弯。共20属约120种,产全世界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主要分布中心在美洲热带,其次是在西非热带。我国有4属约10种,产长江以南各省,个别种类分布至华北及东北南部。

本科与芸香科极为相近,唯没有油腺,花有明显的单性倾向。代表种有:

鸦胆子

产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和云南南部。适应性强,从海滨到海拔1000米的山野或疏林中均能良好生长。印度至大洋洲也有。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1.5~3(~8)米,幼枝密被黄颜色绒毛,奇数羽状复叶,互生,长20~40厘米,小叶7,稀5~11,卵状披针形,长5~10厘米,宽2~4厘米,基部常偏斜,边缘有粗锯齿,圆锥花序腋生,雌雄异株,花小,暗紫色,萼4裂,花瓣4,雄蕊4,着生于花盘之外,子房4深裂,核果椭圆球形,黑色,具突起的网纹。花粉粒椭球形。极面轮廓近圆形,侧面为宽椭圆形。具3孔沟,沟细长,孔横长,两者十字形交叉。外壁两层,等厚。纹饰细颗粒状。果实中主要成分为鸦胆子苷(yataneside,C22H32O7),治阿米巴痢疾有高效,还可治疟疾、鸡眼和疣。

苦木

分布于我国黄河流域以南各省区。喜生于湿润而肥沃的山坡、林缘或路旁。为灌木或小乔木,高达10米,小枝有黄颜色皮孔,奇数羽状复叶,长20~30厘米,小叶9~15,卵形,长4~10厘米,宽2~4厘米,聚伞花序腋生,花杂性异株,黄绿色,核果倒卵形,3~4个并生,蓝至红色,萼宿存。茎中含苦楝苷(quassin,C22H30O6)与苦木胺(picrasmin,C23H32O6),为苦木中的苦味质。茎、皮极苦,有毒。为园艺上的著名农药,也能泻湿热、杀虫治疥。

臭椿

我国除辽宁千山以北和海南岛外,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见彩图)。

常栽植于城市或路旁为园林风景树和行道树。在华北可作荒山造林的先锋树种。为落叶乔木,高10~30米,奇数羽状复叶,叶轴长30~90厘米,小叶6~12对,卵状披针形,长7~13厘米,宽3~4厘米,全缘,近基部两侧有粗锯齿1~2对,齿顶端下面有一腺体,花小,杂性,排成多分枝的圆锥花序,子房为5心皮,柱头5裂,翅果长圆状椭圆形,长3~5厘米,种子1枚,位于翅果近中部。花粉粒椭球形至扁球形。极面轮廓近三角形,具3孔沟,纹饰细网状。喜阳光树种,能耐干旱及碱地,在瘠薄的微酸性、中性及石岩形成的土壤上均生长良好。种子含油37%,种仁含油57%。油可作精密仪器润滑油或食用。生长快,为一良好的造林和用材树种。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经武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苦木科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经武;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33853.html

赞一下 ()

精彩相关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