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handi qihou
[外文]:mountain climate
受高度和山脉地形的影响所形成的气候。这是一种地方气候。由于山脉的走向、坡向、坡度、山谷、山顶、隘口等的差异,在研究山地气候时,常需在地形特征典型的地区设立一定数量的观测点进行几天至几年的观测,以获取资料。观测点的位置和密度,观测的要素和时次,都由需要而定。还可进行流动观测。也可利用物候、物象,获取山地气候信息,如根据偏形树和雪面波纹来判断当地的盛行风向。
辐射大气压力按指数律随高度而降低,在6000米的高空,气压约为海平面的一半。由于高空空气质量的减少,对无雪盖的高山在晴空条件下,白天得到更多的太阳辐射能,夜间有效辐射(见辐射差额)也加大;由于坡向不同,向阳面和背阴面所得的太阳辐射不同,因而形成强烈的土壤温度对比。这些都将影响山区气温和气流的分布。
气温山区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的规律,一般有如下的特征:山坡的气温梯度以夏季为较大,每上升百米,约降低0.5~0.7°C;冬季气温梯度小,大部分地区约在0.3~0.5°C之间,有时甚至可以逆增。
山顶或山坡同山谷或山间盆地,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都有显著的差异:前者的日变化和年变化都比较缓和,且有秋温高于春温的趋势,具有海洋性气候的某些特点;后者的日变化和年变化都比较剧烈,且春温高于秋温,具有大陆性气候的特点。
降水(1)一般雨量和雨日均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加。根据我国庐山、黄山和泰山等山上和山麓台站的观测资料,平均每上升百米,年雨量增加30.4毫米,年雨日增加 2.4天。如在西北干旱荒漠地区的高山上,就有森林。但在一定高度以上的山地,由于气流中水汽含量减少,降水量转而随高度减少。降水量达到较大值的高度,叫做较大降水高度。
(2)迎风坡雨量多于背风坡。在高大山脉的两侧,由于雨量相差极大,可形成迎风坡为森林景观,背风坡则为干草原和荒漠景观。如北美和南美西部海岸山脉的景观。
(3)山地地形也影响雨量的变化和分布。一般山脉的上部以昼雨为主,而山谷盆地底部,以夜雨为主。在水分充足的情况下,由于气温的铅直变化,在赤道和热带地区5000米以上的高山,从山麓到山顶,可以出现从热带雨林到终年积雪的铅直变化,类似于从赤道到极地的自然景观。
风(1)风速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大。此外,高山夜间风速大,而山谷或山麓白天风速大。
(2)山顶、山脊和峡谷风口的风速大,盆地、谷底和背风区的风速小。
(3)山地还能形成山谷风、焚风等局地环流。
参考书目
么枕生编著:《气候学原理》,科学出版社,北京,1958。
M.M.Yoshino,Climate in a Small Area, Univ.of Tokyo Press,Tokyo,1975.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英逸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山地气候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英逸;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33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