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黄潜蝇科


[拼音]:huangqianying ke

[外文]:Chloropidae

双翅目环裂亚目有缝组无瓣类的 1科。又称秆蝇科。翅前缘靠近亚前缘脉(Sc)末端处有一缺刻;翅无臀室,着生单眼的三角区大,几乎伸到额部的前方。后头顶毛(单眼后毛)向内方弯曲或缺如。触角芒裸,被纤毛或具稠密的羽状毛。世界性分布,已知500种。成虫体微小到小型,2~6毫米。暗色,绿色或黄颜色。头部稍向前突出,呈三角形。触角3节,额囊缝存在,触角基部上方的新月片清楚,无口鬃。胸部背面的盾沟不完整,触角第2节背面外侧无纵裂缝。翅的下腋瓣不大于上腋瓣。

完全变态

一年发生2~4代。以老熟幼虫在植物的根茎中越冬。幼虫蛀食禾本科植物的心叶、生长点或幼穗、茎部。幼虫蛆型,前气门位体前部两侧。在我国春麦区为害严重,春季为盛发期。本科另一类群为捕食性的,在植物的根部附近捕食蚜虫等害虫,因此为有益的天敌昆虫。

在我国为害农作物的有

(1)麦秆蝇(见图),成虫体长4毫米。体黄颜色,复眼鲜绿色,单眼3个,触角黄颜色;下颚须黑色,基部黄颜色。胸部背面有黑褐色纵纹3条,两侧的纵纹在近中部分裂成2叉,中央的宽纵纹延伸至小盾片的近端部。足黄颜色,后足的腿节加粗,胫节弯曲。幼虫体长6毫米,黄白色略带绿,蛀入茎内,为害生长点,引起枯心,为害孕穗,造成白穗。严重的颗粒无收。

(2)稻秆潜蝇,成虫体长2.3~3毫米。体鲜黄颜色。头部额上黑色大斑,复眼暗褐色;触角基部两节,黄褐色,第3节黑色,加宽呈长椭圆形;触角芒裸,大致与触角等长。胸部背面有3条宽黑纵纹,中央的黑纵纹占盾片长度的 3/5。平衡棒黄白色。足黄褐色。腹部各背板基部有极狭窄的黑褐色横带。第1背板两侧各有1小黑点。幼虫老熟时体长6~9毫米。蛆型,淡黄颜色,有光泽;体前端有浅黑色口钩,尾端分2叉,叉的末端着生后气门。在水稻区1年发生3代,第1代危害秧苗,第2代危害孕穗,对产量影响极大。

参考书目

吴福桢、高兆宁:《宁夏农业昆虫图志》,农业出版社,北京,1966。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风睿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黄潜蝇科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风睿;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33516.html

赞一下 ()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