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我国古代钻探技术

[拼音]:Zhongguo gudai zuantan jishu

[外文]:ancient drilling techniques in China

我国古代钻探技术始自钻凿井盐。

井盐钻探

按照生产技术发展水平,井盐钻探大体经历了3个阶段:

(1)大口浅井阶段(公元前 3~11世纪)。口径大到二三十丈(古长度单位),井身浅,每挖一井投入几百人,凿挖工具都是铲锄等农用工具。自秦汉至南北朝,凿挖的都是上土下石的裸眼井;南北朝至五代,始用木制井筒护壁。

(2)钻探形成阶段(1041~1368)。亦称卓筒井阶段。口径小,一般如碗大(5~9寸),深度自几十丈到百余丈。到北宋仁宗庆历、皇祐(1041~1054)年间已形成较完善的人力冲击式钻井技术。当时共有盐井728口,到南宋绍兴二年(1132)达到4900余口。钻头为铁质圜刃锉,吸卤筒和卓筒(即套管)为凿通节隔的楠竹。这是我国古代钻探技术的形成阶段,也是我国古代深井冲击式钻井技术逐渐传入西方的时期(约11世纪)。

(3)深井发展阶段(1369~1911)。明宋应星著《天工开物》(1637)对钻井工艺有详细的叙述,凿井、打捞、治井工具形式多样。钻井工序分为6道:选择井位和初开井口;下石圈(下石制导管);锉大口;制木竹(制套管);下木竹(下木或竹套管);钻小口(图1)和见功(钻小井眼和完井)。

古代主要钻凿工具(图2)为鱼尾锉、财神锉等;主要治井、打捞工具为提须子、柳穿鱼、霸王鞭等;传递动力和升降锉进工具用斑竹所制的篾索,堵漏和补腔(井)主要材料为桐油、石灰。钻进一口三百丈左右的井一般要四、五年。

深井钻凿工艺发展到明清时期已日趋完善,清道光年间(1835), 四川自贡著名的燊海井钻凿成功 (见彩图),井深1001.4米,创造了当时我国以及世界盐井井深的较高纪录。

石油天然气钻探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远在汉末、晋初(200~300)年间,在四川邛州一带钻成了天然气井,左思(约250~305)在《蜀都赋》中描述其景象为“火井沉荧于幽泉,高焰飞煽于天垂”。隋朝(589)在邛州设立大井县,发现了石油。据明代《蜀中广记》记载,1521年(明正德年间),我国第一口油井在四川嘉州用钻凿盐井器具钻成;1840年,四川自流井地区钻成深达1200米的天然气井磨子井。近代使用动力机械钻探石油始于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

参考书目

周国荣编:《我国钻探发展简史》,地质出版社,北京,1982。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锐立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我国古代钻探技术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锐立;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33468.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