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槲蕨


[拼音]:hujue

[外文]:Drynaria fortunei

水龙骨目水龙骨科的 1种附生植物。我国产于长江以南各省区。中南半岛也有。根状茎粗肥,肉质。叶二型,不育叶短小,槲叶状,无柄,枯黄颜色,干膜质,能积聚枯枝落叶、尘土和雨水,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变成腐殖质,供植物体生长,因此又名腐殖叶;能育叶远较前者高大,有柄,长圆形,羽状深裂,绿色,成年叶片下面沿主脉两侧生出2~3行圆形孢子囊群。1978年我国蕨类植物学家秦仁昌,将此属从水龙骨科分出,和崖姜属、连珠蕨属成立了槲蕨科。

本种及本属的其他种类的根状茎在我国许多地区当“骨碎补”入药,能活血止痛、补肾坚骨,治跌打损伤、腰酸背痛。个别地区,外用治斑秃。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文彦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槲蕨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文彦;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33452.html

赞一下 ()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