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铠甲动物门


[拼音]:kaijia dongwu men

[外文]:Loricifera

动物界新确立的1门,是一类两侧对称的小型海产动物。头部又称翻吻,有 9列棘,其中前两列棘雌雄异型。胸部又称颈,其棘在基板上。腹部有6块板包围, 门开于末端。幼体象轮虫。本门的第一个种是神秘小铠甲虫。

雌体长0.230~0.235毫米,雄体长0.227~0.235毫米。体两侧对称。体前端为口,口能缩入体内。口的后方为口锥,口锥为一层膜围着8根口针,口针的基端分叉(见图)。

头部(翻吻)有 9列棘。雌体的第1列棘是6根棒棘,每根棒棘分2节,第1节的基端有许多小突起,第2节刺状(图b)。雄体的第1列棘中腹面的两根像雌体,但背面的棒棘有分叉,其中腹面正中的一对棒棘的第3根分支棒状(图a),由此可与雌体相区别。之后两列棘齿状。胸部分2节,第1节无附属物,第2节上有齿板,齿板上有棘。腹部看不到分节,被6块板组成的兜甲包围,每块板的前端成尖锐的突起。当头部缩入兜甲时,很象叶轮虫。

从口通入口管,口管在口锥内弯曲,后接咽球,在两块侧板上各有4个排成四方形(图a)。每个花形器各有5个微乳突组成。

铠甲动物的幼体命名为希金斯幼体,这是为了纪念R.P.希金斯在1974年最早发现这种幼虫,但他当时未能确认是一个新类群。幼虫轮虫状。前端有口和口锥,口锥圆柱形,无口针。在受惊扰或静息时,口锥能翻入翻吻,翻吻能翻入胸部。但胸部未见有缩入腹部兜甲内的。胸部有5列板,腹面的板较大,共30块,另在前中线有两块长形的闭板(图d);背面的板较小,约60块(图c)。虫体受惊时,胸部可缩短一半。身体腹面胸、腹部之间有一对运动器官,由3对运动刺组成。前两对长棘状,有感觉和运动的功能;第3对短,末端爪状,在幼体爬行时攫握用。兜甲的几丁质化程度较成体弱,背、腹及两侧各一,每块板上都有凸起的纵褶,体背面后端还有两对感觉刚毛(图c)。后端正中有 门。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对尾肢或趾,与身体之间有球窝关节相连,几乎能朝任何方向转动。趾上有一系列的叶状构造,能协调一致变换方向。趾能推动身体游泳前进,趾端用于爬行。

发育过程中通过蜕皮而经历一系列的幼体期:从第1龄希金斯幼体、第2龄希金斯幼体到后期幼体。后期幼体的兜甲似成体,由6块板组成,但每块板都象希金斯幼体那样有2~4条纵脊。

神秘矮铠甲虫生活在大西洋海底有贝壳的砂砾中,幼体自由生活,成体可能在小型底栖生物上外寄生或共生。这类动物直到最近才发现,可能是由于幼体和成体吸附力强,一般不易从砂砾中冲洗出来,而且成虫的头缩入兜甲时很象叶轮虫的缘故。产地为法国的罗斯科夫附近水深25~30米的海底,亚速尔群岛附近480米深的沉积物中以及美国佛罗里达州皮尔斯堡15米深处。

本门由丹麦哥本哈根大学R.M.克里斯滕森于1983年创建。他同时建立了小铠甲虫目(N oricida)和小铠甲虫科 (N oricidae)。本门动物无疑是一类袋形动物(Aschelminthes),它兼有轮虫动物门(Rotifera)、缓步动物门(Tardigrada)、动吻动物门(Kinorhyncha)、曳鳃动物门(Priapulida)和线形动物门(Nematomorpha)五个门的部分特征,它在动物系统演化中的地位一时尚难确定。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明知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铠甲动物门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明知;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33428.html

赞一下 ()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