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罗宾森增环反应

[拼音]:Luobinsen zenghuan fanying

[外文]:Robinson cycloaddition reaction

在碱的催化作用下,环酮与甲基乙烯酮或其等价化合物作用,生成双环α,β-不饱和酮的反应。

该反应于1935年由英国R.罗宾森首先发现。反应通式为:

这一反应实际上是环酮 (见结构式a)在碱的催化下先与甲基乙烯酮发生迈克尔加成反应,生成中间体酮(b),后者再经分子内羟醛缩合而得羟基酮(c),之后脱水得α,β-不饱和酮(d)。所以,罗宾森反应实际上是特殊形式下的迈克尔加成反应和羟醛缩合反应的综合应用。

罗宾森增环反应常用的碱性试剂有氨基钠、乙醇钠和叔丁醇钾等。由于甲基乙烯酮容易发生聚合反应,实际应用时常以其前身曼尼希碱季铵盐代替。后者在碱性条件下容易分解而转变为甲基乙烯酮:

新生的甲基乙烯酮无需分离出来,立即可参加反应。

罗宾森增环反应是常用的增环方法,在萜类和甾族化合物的合成中经常应用。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星火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罗宾森增环反应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星火;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33075.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