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kuangxiangxue
[外文]:mineragraphy
用矿相显微镜研究金属矿石的一门学科。它的研究方法在许多方面与研究合金的金相学相似,实际上是从金相学引入到地质科学中的。
简史1831年俄国 П.阿诺索夫开始用显微镜研究金属,发现了“古剑”构造中的奥秘。1868年Д.К.切尔诺夫发现钢的临界转变温度与金属结构有关,奠定了金相学的基础,也为矿相学的产生和发展播下了种子。1906年W.坎贝尔等发表了钴、镍砷化合物和银矿床的显微镜鉴定。1916年J.默多克出版了《不透明矿物显微镜鉴定》。20世纪30年代以来,由于生产的需要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矿相学逐渐形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我国50年代初开始矿相学研究,1959~1978年陈正等先后出版《不透明矿物显微镜鉴定》及《金属矿物显微镜鉴定》,从金属矿物光性理论进行阐述,涉及的矿物种类远远超过国内外同类著作。80年代国内外大批矿相学优秀著作发表,标志着矿相学的兴旺发展。
研究内容矿相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
(1)在矿相显微镜下观测不透明金属矿物的光性、物性和化学性质等,以鉴定金属矿物;
(2)研究矿石的组构特征、矿物组合和它们在时间上发育和空间上分布的规律,为研究矿床成因、进行找矿勘探提供依据;
(3)研究和选择矿石合理的技术加工方案,查明矿石中有益和有害组分的赋存状态、矿物的嵌布特征等。因此,矿相学的研究领域包括有金属矿物学和矿石学的若干内容。
研究步骤矿相学研究一般分3个阶段:
(1)野外研究。在研究区域及矿床地质概况的基础上,选择有意义的矿化露头、探槽、坑道、钻孔进行地质观察和编录。同时采集供进一步研究用的矿石及矿化围岩标本。
(2)室内研究。主要任务是进行矿相(反光)显微镜下的鉴定和研究,必要时还须进行其他一些专门性的研究(如单矿物化学分析、电子探针分析、 X射线分析、红外吸收光谱分析、电子显微镜分析、同位素年龄分析以及放射性测量等)。根据工作任务、研究目的和方法的不同,研究标本可分别制成磨光块(矿块)、磨光片(光片)、光薄片和砂光片等。对这些加工过的标本在显微镜下进行研究,可比野外更深入地了解矿石的物质成分和形态特征。
(3)综合整理。综合野外和室内研究的成果和文献资料,编写矿相学综合研究报告,为解释矿床成因,指导矿石技术加工工艺性能提供依据。
矿相学研究涉及的地质问题较多,因此必须充分运用矿床地质学、矿物学(结晶学、非吸收性晶体光学等)以及地球化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新技术成果,才能深入地研究各类矿床的矿石。
参考书目
我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矿床所编著:《金属矿物显微镜鉴定》,地质出版社,北京,1978。
邱柱国主编:《矿相学》,地质出版社,北京,1982。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光远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矿相学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光远;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32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