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藤壶亚目


[拼音]:tenghu yamu

[外文]:Balanomorpha; acorn barnacles

围胸目的 1亚目。俗名马牙。无柄蔓足类,壳两侧对称,体形为1个平截的圆锥体,外壁由一定数目(通常为 6个)的钙质板,包括峰板、吻板和1~3对侧板,不同程度或整个愈合覆盖结合而成。壳板的中间部分较厚,两侧延伸部分较薄,覆盖邻板的延伸部分称为辐部,被邻板覆盖的延伸部分为翼部。圆形壳口有2对盖板,可以开闭。软体部分包被于壳内,蔓足可从盖板开口伸出,捕食浮游生物。藤壶的基底通常宽阔,固着或一部分固着在适当的物体上,为钙质或膜质。软体部分,由头部皮肤在钙质板内扩展成外套膜包被体躯。胸部有 6对双枝型蔓足,腹部退化,偶有尾附肢。口器包括上唇,成对的触须、大颚、小颚和第2小颚。雌雄同体,其雄 接器发达。

藤壶生活在潮间带及潮下带,常成群附着于岩石和水下建筑物上。藤壶的繁殖期长,我国北方常见种如纹藤壶繁殖期为半年(5~10月),而南方的一些种,如网纹藤壶(见彩图),却周年都可繁殖,大部分种在温度高的7月份为附着高峰期。附着后的藤壶在2~3个月可长成较大体积。潮间带种生活力很强,能耐受长期周期性干燥。

藤壶附着船底,能使航速减低;附着在浮标上,能降低浮力;附着于管道内,可缩小管道通路;在海产养殖业中,能占据某些水产养殖对象的有效附着面,污损养殖架伐和蝇索,加快水下金属的腐蚀等。

藤壶亚目分为小藤壶总科(Chthamaloidea)、鲸藤壶总科(Coronuloidea)和藤壶总科(Balanoidea)。通常人们所指的藤壶主要是常见的小藤壶科、笠藤壶科和藤壶科中的类群。

小藤壶科:壳板4、6、8片,无管,吻板具翼部。上唇膨鼓,不成缺刻。大颚有3或4齿,切缘下部栉状。第2蔓足末端有特化刚毛,第3蔓足与第6蔓足相似。交接器无背突。多栖于潮间带岩石上。

笠藤壶科:壁板4或6片,内有多排(或一排)纵管,吻板有幅部,幅部发达或狭窄;有或无管;基底通常为膜质;大颚下角有栉齿或粗锯齿,上唇不膨鼓;交接器无背突;栖息于潮间带和潮下带。常见的种有鳞笠藤壶、中华小笠藤壶等。

藤壶科:壁板4、6片,或壳板完全融合,吻板有幅部。壁板内面与其幅部常具纵管。基底通常钙化。上唇不膨鼓,有中央缺刻。大颚4或5齿,下角磨碎型。第3蔓足近似第2蔓足。 交接器具背突。栖息于潮间带、潮下带到深海。常见种有纹藤壶、钟巨藤壶等。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任馨妍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藤壶亚目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任馨妍;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32351.html

赞一下 ()

精彩相关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