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同翅目


[拼音]:tongchi mu

[外文]:Homoptera

有翅亚纲的1目。刺吸式口器,两对翅,静止时多呈屋脊状置背上,前翅质地均一的一大类昆虫。因本目昆虫前翅质地相同而得名。世界已知有32800余种,我国已知1930余种。

形态特征

体小型至大型。口器刺吸式,适于吸食植物液汁。下唇通常形成3节的喙,喙基部自头下后方或前足基节间伸出。外咽片膜质,小或缺。前胸背片很小。跗节1~3节。翅2对,前翅质地基本均匀,膜质或近似革质,休息时常放置背上呈屋脊状,与半翅目的半鞘翅显然不同。多数种类有分泌蜡质或介壳状覆被物的腺体。

生活习性

渐变态,但介壳虫的雄虫为完全变态。繁殖方式极为多样,有性生殖、孤雌生殖、或有性生殖与孤雌生殖交替进行。卵生也有卵胎生者。产卵有两种方式,一类产生在植物组织内,如蝉、飞虱、叶蝉等;另一类产生在植物体表面,如蚜虫等。卵多为长椭圆形或正椭圆形。

全部为植食性,多生活在植物上,吸吮液汁。有许多种类是农业的重要害虫,既直接为害作物,又传播植物病毒病。但有些种类是益虫,产紫胶、白蜡等。因此,本目昆虫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分类和来源

本目通常分为两个亚目:头喙亚目和胸喙亚目。

头喙亚目

喙显然出自头部,触角短鬃状,有端芒,生在头的下面。中、后足跗节3节。前翅脉相较完整。雌虫有较发达的产卵器,在植物组织内产卵。活跃而能自由行动,生活史比较简单。包括蝉科、沫蝉科、蜡蝉科、飞虱科。

胸喙亚目

喙显然出自前足基节间。跗节1~2节。触角无端芒。翅不完整,脉相有进一步退化的趋势。一些种类产卵器不发达。多数种类生活史比较复杂,有多型现象和器官构造强烈特化现象。多不活泼,有的种类雌虫固着在植物体上。本亚目是一广泛的人为类群,按自然群尚可重新划分为四总科(有人主张并列为亚目):木虱总科 (Psylloidea)、粉虱总科(Aeyrodoidea)、蚜虫总科(Aphidoidea)、蚧总科。

同翅目与半翅目最为接近,其共同特点是:口器适于吸食,后翅缺臀域,腹部无尾须,只有几个马氏管,腹面的神经系统有比较集中的神经节。但同翅目比半翅目更古老一些。在澳大利亚的二叠纪昆虫化石中,同翅目的数量最多。在昆士兰的三叠纪化石中,同翅目的数量也仅次于鞘翅目。而半翅目的化石在三叠纪才出现。同翅目的头喙亚目的二叠纪早期化石大都属于古革蝉科。而在胸喙亚目中,木虱科可能起源于与古革蝉科接近的原木虱科。已知的蚜虫化石大都来自二叠纪。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浩邈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同翅目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浩邈;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32347.html

赞一下 ()

精彩相关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