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jiaoyu shehui xinlixue
[外文]:social psychology of education
一门旨在研究教育领域内发挥个体与群体的相互作用,揭示在一定教育情况下学生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社会心理学分支学科。属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社会学三者交叉的边缘性学科。
教育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起源于 1933年S.L.普来西的《教育心理学》,该书列有儿童与青少年的社会心理学专章。1954年出版的L.J.克隆巴赫的《教育心理学》和1956年出版的H.C.林格伦的《课堂教育心理学》,都分析了影响学习的社会因素。20世纪60~70年代,教育社会心理学有了飞跃的发展。1969年J.W.盖采尔斯在《社会心理学手册》第二版中发表了“教育社会心理学”,文中论述了社会阶级等因素对心理能力的影响,把学校、课堂作为一种社会体系来看待。1978年P.巴尔—塔尔等主编的《教育社会心理学》一书的出版,被称为学科发展的里程碑。该书考察了学科的理论、历史与现状,确立了学科的框架体系、方 及基本内容。
苏联教育社会心理学研究开始较早,但到70年代以后才取得较大的进展,特点是注重研究班级集体的形成以及集体内的人际关系,代表作是Α.Β.彼得罗夫斯基的《集体的社会心理学》(1978)。
教育社会心理学的体系结构与基本内容可分为 4个相互渗透的层次:
(1)个体层次的研究。探讨影响学业成就的社会心理因素,学校社会结构对个体社会化的作用,学生成就动机的社会文化起源等。
(2)群体层次的研究。探讨课堂互动、群体凝聚力和课堂心理气氛等,这是教育社会心理学中最有价值、具有有吸引力的课题。
(3)学校层次的研究。研究教师、学生、领导等角色及其关系,学校组织的控制以及课堂中的人际关系等。
(4)社会层次的研究。教育不是一个封闭系统,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结构及社会过程等都会对教育产生强有力的影响。这一层次的研究课题主要是探讨制约儿童社会化及学业成就的因素,不同阶级、文化种族的学校教育对儿童的影响等。这是一个较高层次,是对前3个层次的概括与贯通。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傲蕾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教育社会心理学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傲蕾;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31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