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ganraosu
[外文]:interferon
一类细胞因子,机体某些细胞受病毒感染或其他诱导剂作用后分泌的一类低分子蛋白质,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生物活性。
20世纪30年代发现,动物被一种病毒感染以后有免受第二种病毒感染的病毒干扰现象。1957年又发现细胞接触病毒后释放一类蛋白质,它作用于其他细胞的表面,可使之具有抵抗病毒的能力,于是称这类干扰病毒繁殖的蛋白质为干扰素。后来发现除病毒外,细菌、立克次氏体、原虫、衣原体等微生物及其他人工合成的多核苷酸等物质也可诱导细胞产生干扰素。干扰素具有种属特异性,即应用人类细胞生产的干扰素能保护人类细胞免受病毒的感染,动物生产的干扰素对人类细胞则无保护作用。人类干扰素按其抗原性分类分为 α、β、γ等三个型别。在正常条件下,人类细胞含有的干扰素基因处于非活化状态。当病毒诱导各类白细胞时产生的干扰素称α 干扰素;病毒或人工合成的多核酸诱导成纤维母细胞时产生的干扰素称为β干扰素;由抗原诱导淋巴细胞产生的干扰素称为γ干扰素。其中γ干扰素算作淋巴因子。三种类型干扰素的分子量约为 15000~22000道尔顿,α及β干扰素在pH2稳定、γ干扰素在pH2不稳定。干扰素是一类蛋白质,通过分子生物学研究已经阐明是由数个不同基因编码的不同的多肽组成,基因结构大约为1000核苷酸左右,结构基因编码是146~166个氨基酸序列,其余的序列为非编码序列。干扰素是生物活性较高的物质,通常每毫克蛋白可达106国际单位(表1)。
干扰素的作用机理干扰素不直接作用于病毒,而是通过靶细胞发挥作用,干扰素先与细胞膜的受体作用,诱导细胞产生2,5寡核苷酸聚合酶,并在双链RNA及ATP作用下使此酶活化,进一步促进细胞合成2,5寡核苷酸,此物质可活化mRNA的内切酶,从而降解了病毒的特异mRNA,抑制了病毒的合成。同时干扰素又可诱导细胞产生蛋白激酶,此酶在双链RNA与ATP的作用下被活化,灭活蛋白转译起始因子 (eIF-2)从而抑制了病毒蛋白的生物合成。干扰素是通过上述机理来抑制许多病毒生长。此外,干扰素还有抑制肿瘤细胞生长,调节抗体分泌,抑制T细胞和B细胞增殖,增加天然杀伤细胞的活性,以及促进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等活性(表 2)。
临床应用干扰素具有许多优点:
(1)抗原性弱,可反复使用;
(2)很少有毒性;
(3)具有较高的活性与效果。但由于应用人类细胞生产的干扰素其量极微,临床试验和治疗均受到限制。目前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在大肠杆菌中生产干扰素已取得成功,给临床应用试验治疗创造了条件。已试用于治疗病毒性疾病如乙型肝炎,单纯疱疹病毒感染、 颈糜烂巨细胞病毒感染、呼吸道病毒感染以及对毛细胞白血病、慢性白血病、黑素瘤、肾癌、多发性骨髓瘤等肿瘤疾患,取得一定的疗效。
参考文章
基因工程干扰素β-1a的使用注意事项药学
干扰素治疗效果如何?内科
使用干扰素治疗严重犊牛腹泻牛
基因工程干扰素-γ的不良反应药学
基因工程干扰素α-2a的药物相互作用药学
基因工程干扰素α-1b的使用注意事项药学
基因工程干扰素α-2b的制剂与规格药学
用干扰素能治疗严重犊牛腹泻牛
基因工程干扰素α-1b的药理药学
基因工程干扰素α-2a的使用注意事项药学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宏峻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干扰素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宏峻;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31648.html